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6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6:生活长廊
2017年06月27日

“懒人经济”,你看好它吗?

阅读量:3350 本文字数:3388

前段时间,有学校号召在校生举报订餐、送餐情况,对外卖一禁了之。这样的做法,引起坊间热议。当下,各种“跑腿”服务随处可见,“懒人经济”的兴起,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来“让人精神萎靡”等的担忧。

 

有人戏称,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偷懒史”,偷懒是人们进行发明创造的动力。那么如何发挥“懒人经济”中积极的一面,预防和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呢?

 

甲方

懒人经济并不“懒”

“懒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比如让快递、外卖和家政等服务行业蓬勃兴起,我觉得懒人经济确实促进了社会分工细化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对于个人而言,利用省下的时间可以做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这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是相互匹配的。可以说,“懒人经济”是一种进步。

有些人觉得“懒人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倒退,我觉得可能是对其有误解。我理解的“懒人”并非人真的懒,而是通过他人送货上门等相应服务来节约一些非必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网络等渠道购物有更多的选择性且十分便捷快速,对生活是大大的便利,比如我自己就经常在“一号店”网购生活用品,不用特地出门跑到超市,而且价格还相对便宜。当然,若事事都依靠网络,或是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足不出户,那就不行了,变成真正的懒惰之人是万万不可取的。

自动早餐机、机器人扫地机、洗碗机等等机器甚至一些买回去不用再加工的懒人食品的盛行,无疑带来了一种惬意、轻松、快捷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欢迎和喜爱,创造了市场,开创了商家和买家双赢的局面。作为懒人经济的享受者必须珍惜,将省下的时间用于充实自己,无论是工作学习、健身运动、家庭活动等方面,只要是有意义就是值得的。

“懒人经济”是一种进步,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有些闲暇好好思考如何变得更加勤奋。

张欢

 

做一个新“懒人”  

多年前有个电影,叫《没完没了》,说的是韩冬为报复欠债人阮大伟,通过电话为他定制送餐到家、上门按摩……让阮大伟破费了一大把。十几年后的今天,那时上门服务的电影桥段则成了现下人们生活的常态。什么上门服务、上门烧菜、上门摄影、上门美容、上门修车,还有早餐机器、自动檫鞋机、机器人扫地,开发、销售便捷的智能硬件设施等……催生了逐渐兴盛的“懒人经济”遍地开花。商家紧紧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大大增强服务的实用性能,以满足懒人们“懒到底”的要求,也催生了一大批互联网时代的“懒人”。

懒得洗衣,才有了洗衣机;懒得走路,才来了汽车;懒得爬楼,才发明了电梯;懒得带钱,才有了信用卡;懒得记复杂的dos命令,于是编了图形界面程序;懒得寄信,才有e-mail……社会的进步就是要让一切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方便。也就是说,科技进步“培育”了越来越多的“懒人”。

但是,这里所说的懒人,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懒惰、松散、不求上进;也不是拖沓、没有效率、好逸恶劳穷得叮当响的代名词,而是建立在方便、快捷、轻松、舒适等理念基础上的、删繁就简的生活与工作技巧之上的新“懒人”。他们都是一些或是学有所长、或是身有一技的人,收入颇丰,只是因为职场的拼搏使他们无暇分身,去关注专业以外的事情。

“懒人经济”制造了懒人。而懒人,则创造了市场商机、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这些勤奋的懒人,折射的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姜宗仁

 

有需求就有市场

时代在发展,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必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现在社会中,上班族的压力很大,在单位忙得团团转不说,回到家里还有一家子得伺候,尤其在鼓励生育的政策下,生活中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是寥寥无几。所以,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好不容易有点空闲时间,宁愿躺在沙发上休息,也不愿意下馆子、逛超市。“懒人经济”应此需求诞生。

从经济角度看,“懒人经济”实际上是起正面作用的,因为这解决了一大批就业问题,原本没有多少技能的失业人员可以马上上岗成为快递员或者外卖小哥等。

从环保角度看,快递和外卖公司的运营模式都是批量配送。举个例子,某小区有10户人家要采购,如果没有网上购物,那么他们得各自去超市采购,而如果依靠网上购物,则由物流公司集中批量发货送到该小区,那么由原本的购买成本是10户人家开10辆车去超市,变成由网上超市安排一辆车去派送这些物资。从某种程度上说,肯定更节约成本。

对于大学里的“懒人经济”,也不能代表大学生变懒了,只能说“懒人经济”的存在是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对一些时间方便的学生来说,帮忙跑腿成了闲暇时的小兼职。家境有困难的同学,也把“接单”作为赚取生活费的来源,这本就是多劳多得的社会,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寅清

 

乙方

君子要学会“不器”

有一项统计显示,当前互联网产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游戏产业,腾讯虽然以QQ和微信知名,网易虽然以邮箱和有道产品闻名,但其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其实是游戏。只是大家都明白,游戏虽然玩的人多,但对于社会的价值是弊大于利。

同样,符合人性的“懒人经济”的弊端也同样值得我们警惕。虽然“懒人经济”的本质是分工,分工本身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是分工对于人的“异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回顾历史,每一次分工的进化,在带来社会大繁荣的同时,也都对人的身心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福特最早推出的科学管理,也就是最完善的工业化分工制度,也对产业工人的身心带来极大影响。由于分工的不断细化,带给脑力劳动者的心理影响也是很大的。对于很多在城市工作的白领,身体的亚健康和心理的超负荷,都是社会分工带来的必要的负担。这也表明,分工对于人的影响远非只是更专业那么简单。

在《浅薄》一书中,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互联网对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冲击,导致大部分人都开始趋于浅薄。知名学者汪丁丁也认为微信让人无法深度思考,因此也抛弃了微信。文化学者余秋雨也在书中多次提及,他也是放弃电话、电脑和手机等。这种泾渭分明的隔断,可能只有学者才能断然为之,但是对于身处社会之中的普通人来说,如果能适当远离手机和电脑,就能让自己不那么“懒惰”。

在我们享受“懒人经济”的同时,也不妨偶尔勤劳一下。孔子曰:“君子不器”,说的就是人不能只为某一种职业或事业而生,还是需要更加健全的人格和兴趣爱好。

李铭

 

不要有懒人思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手机一键下单,外卖就到了家里、办公室、宿舍楼下。一开始,人们会觉得跑下楼就可以拿热腾腾的饭菜很是满足,但是渐渐地连下楼都懒了,就希望把外卖直接送到门口、交到手上。“懒人经济”提供的便利,慢慢变成了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该苛责的并不是这种经济模式,而是使用它的方式和出发点。如果有人只是为了打游戏,或者习惯了“宅”的生活,那么“懒人经济”无疑助长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人长期宅在宿舍和家里,整日与手机、电脑为伴,生活不规律,精神面貌不佳,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的延伸,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与现实社会脱节,影响精神状态和社交能力,值得警惕。这样的“懒人经济”会毁了年轻人的创造力。由于什么东西都可以从网上获得,因此年轻人对于网络也越来越离不开,再加上电影、游戏等娱乐项目的极度丰富,年轻人几乎都会沉溺在网络上,对于线下的事情反而缺乏了关注。“90后”、“00后”这批人,在网络上可能如鱼得水,而现实中却不接地气。

在互联网时代,“懒人经济”的出现是大势所趋,但不能有懒人思维、懒汉习惯。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人错误地使用就对它采取否认的态度,而应该积极发挥这种模式有利的一面,助力个人发展以及社会进步。

丁晓语

 

七嘴八舌

懒人经济表面上看养懒人,实际上是一种市场的细分。如同《摩登时代》里的流水线一样,每个人只做社会“赋予”自己的这道工序,但要把自己的这道“工序”做好、做精,自己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如果再能够做大、做强,也就可以有自己的事业。

——@周海龙

点个外卖,找个钟点工,不算“懒人”,可是有些学生,高跷二郎腿,追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打水雇人,洗袜子也雇人,实在与好逸恶劳没啥区别!

——@唐瑞清

有人说,这个世界所有的创造发明,都是属于懒人的。正是因为“懒人”队伍的不断壮大,才成就了今天的高科技现代化的社会:因为不想走路,驯养了马匹;想跑的更快,发明了汽车;嫌坐的人太少,发明了火车;嫌地面交通太慢,发明了飞机……如今人们足不出户,拿着手机上个网就遍知天下事,“懒人经济”更是势不可挡。那就不要阻挡,顺其自然吧!

——@biliy

随着“懒人”的增多,“懒人”经济也在逐渐兴起。“懒人经济”的提供者,实际上正是一群勤劳的跑腿人。“懒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实际上已经不可逆转。

——@邱山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