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嘉定纪念特刊02-03:建筑
2017年06月27日

建筑:独一无二的人文图腾

阅读量:7773    本文字数:4450

城市是一个有机成长的过程。建筑之于城市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本身的基础功能,更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精神内核和人文图腾。

 

800年漫长岁月的风雨沧桑里,一口老井、一座古桥,一幢深宅大院,无声汇入历史长河,让嘉定这座城市的骨血更为丰满。

不同时期的建筑,保留着不同时代的记忆,成为嘉定独有的轨迹和坐标。无论是那些迄今屹立不倒,还是早已湮灭于岁月长河中的建筑,都是今人的宝贵财富。

撰文/陈兆熊 章丽椿 晓佑

一版摄影/李华成 秦逸超

二版摄影/韩晨旭 李卓翔 李华成

 

别具一格的嘉定民居

嘉定的历代建筑,均以砖木结构为主,不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长期保存。据记载,嘉定首次使用水泥混凝土,是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黄渡东洋桥;首次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水泥洋房”,是光绪时期位于南翔镇上的陈志刚洋房。这两处120多年前的混凝土建筑,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即使是古代唯一的“高层建筑”金沙塔(法华塔),在1924年大修时首次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且运用混凝预制技术,如今也不复可见了。

同嘉定源远流长的历史一样,嘉定的建筑史可追溯到建县之前,至少可从东汉三国时期说起。

1985年10月,村民在安亭老镇范围内的双墩庙西侧挖鱼塘时发现一口古井,井壁呈直立圆筒形,由九节泥质灰陶井圈叠置而成。结合相邻地区采集到的相关标本,专家推断此井为东汉时期所建造,距今约二千年。古时,井建造在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核心部位,故素有“乡井”、“市井”之说,由此可以判断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此生活居住,并已具备烧制砖瓦的技术。只是彼时的房屋一般是砖木结构或简陋的草房,难以保留至今。

唐代开成年间(836—840),南翔镇上形成了莫家弄,这是有一定规模的集镇街巷建筑群落。到宋元时代,嘉定出现了一批较有规模的住宅。据记载,宋代有龚宗元的“中隐堂”、孙载的“孙朝议宅”、龚明之“龚氏园”、龚天定的“碧玉亭”、陆纮的“怡园”、赵安国的“赵氏园”等六处;元代有嘉树堂、文会轩、浦氏园、清旷轩、槎溪精舍六处。这些古宅院都已不存,但从零星文字记载中可以窥知大略。

明代是中国园林史上的成熟兴盛期,《光绪嘉定县志》中记载的宅园有83处之多,其中就有今日得以修复扩建的秋霞园与古猗园。清代建造且进入《县志》的有46处,其中位于城中南大街的秦氏宅院(又称秦家花园),留有较具体的文字资料与形象资料,且尚有部分遗迹可寻。老城之西门内外,也有几处清代遗留的古宅残存,比较著名的如王敬铭的“状元府”,以及著名外交家吴宗濂、顾维钧的老宅等。

嘉定的建筑,尤其是上个世纪以前的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由于嘉定历史上长期隶属于苏州府,嘉定的建筑匠师都自认传自“苏州师傅”,这样让嘉定建筑总体上属于苏式建筑。但明代起,嘉定各集镇上多有徽商踪迹,他们经营有道、致富造屋,让嘉定的房屋在苏式风格的基础上,又添徽式建筑的某些特色,再加上嘉定师傅的匠心创造,几百年来形成了嘉定建筑精致而内敛的特点。所谓精致,体现在注重“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即使是寻常人家的住宅,也总是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精益求精、设计周详,工艺精细;“内敛”则主要表现在建筑外观是朴素坚固的封火墙,大门、龙鳞窗,而精致的“三雕”、精美的装饰,都在内侧,集中表现“墙门头”与门窗花格及梁柱造型。

进入民国时期,不少嘉定人到上海经商发展,稍有成就,在家乡起屋造房。一部分追求时髦者建起了“洋房”,而早期的“洋房”多是表面模仿西欧或东洋的式样,用一些水泥红砖平瓦而已,承重结构仍为中国传统式。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房屋是传统中式的,但在其中增加了一些西式元素,或是在西式(或日式)建筑风格中保留一部分传统元素。资料统计,1949年时,嘉定境内有深宅大院232处,旧式洋房46处。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地区80%以上农民居住的是草房。这种情况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逐渐改观。

1976年,嘉定开始筹建高层住宅。到1978年,第一幢高层住宅叶池大楼竣工,大楼高35米、共10层,这也是当时上海郊区第一幢高层建筑。

 

深宅大院的风雨变迁

历史上,嘉定曾有不少深宅大院。它们以紧密多进的宅邸造型为多,其中以面阔三开间、纵深三进、两天井和四厢房的中小户型为多。但在财力和地位殷实的家庭中,住房进深可以达到五至七进,横向多达十一开间,天井和房屋也随之增加,如廖家大院(廖寿丰、廖寿恒)和王状元(王敬铭)的府邸。另一些是由庭院结合的散布型宅邸,住宅内含有房厅、楼阁、水景等元素,如秦家花园、盆山阁等。还有与祖坟合在一起的住宅,俗称为阴阳宅,如胡氏的雪园。后两者由于建筑的元素较多,占地面积也较大,因而存世数量鲜少。

嘉定受吴越文化的日濡月染,深宅大院建筑具有浓郁的水乡特点,装饰十分丰富多彩。为求设计紧凑,建筑上多以屋代墙,第一棣前面最中间以石为框,作为大门,该屋即称为墙门。清末民初的建筑艺术风格盛行装饰主义,特别重视总体的布局及艺术意境的营造,因而广泛应用砖雕、木雕、石雕等技艺。当然富有气派的门楼、砖雕、石刻以及天井里的铺地花纹是不可缺少的。据估计,历史上嘉定名人故居曾有112座,在那些深宅大院里,很容易发现这些中国特有的人文内涵。

由于各种因素,嘉定的深宅大院大多已经拆除,或者异地迁移,仅少数尚存。已经拆除的位于人民街、宫保桥北堍的廖家大院,是在明代徐学模的“世忠堂”原址上,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建成,共有砖木结构房屋124间,总体布置为南北向的庭院型,前后七进深。1949年起廖家用为嘉定县人民政府办公用房,1982年因城区建设,大院的房屋全部拆除。其中的大厅(诒安堂)和花厅(敬德堂)移建至汇龙潭公园,已成为园内一景。

状元王敬铭(1668-1721)的府邸“百忍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为五开间七进江南民居,共有平楼房间66间,911平方米,现仅剩三进。长期以来,一直用为居民用房,现为嘉定镇硕果仅存的状元府邸,亟待修理。

秦大成(1720-1779)是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状元,秦大成故居位于小囡桥堍,由平楼组合而成,占地四亩多。原有建筑为五进深,房屋42间,仪门后第二进为正厅,名为“宝伦堂”,第三进为“春晖堂”,第四第五进为内堂。上世纪八十年代全部拆除。

徐郙(1836—1908)为同治元年(1862)状元,故居坐落于嘉定城区南大街22-26号,坐西朝东,有房屋五进,第三进是正厅,称“寿祺堂”,有楠木庭柱四根。后面有房三间,供奉列祖,1997年拆除,建立居民住房。

位于嘉定镇东南的“涛阁”,是明清时代深宅大院的建筑典范,富有江南典型的傍河民居风格。它由三栋座北朝南的院落联于一起,构成一个大院。中院五开五进,二、三、四进都各有厅,第五进为楼房。整座建筑“院园相通,厅堂相依;藏书有楼,读书有室;厅堂接客,耳房议事;置石立峰,因园而异;叠石造洞,通园连厅。”十分古朴典雅。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寇轰炸嘉定时,涛阁中弹,大部份建筑付之一炬,仅留有与九弄(也称久弄)相邻的明代所建的堂屋一棣,也均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拆除。

嘉定西门外的“其顺堂”是闻名遐迩的深宅大院,黄氏家族也是那里的望族。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起,便在项泾河西面先后建造了“世称堂”、“其顺堂”、“守约堂”等大小十八个厅、堂、楼、阁等建筑,统称为“西溪草堂”,俗称“其顺堂”。它是江南少见的“包堂屋”,建筑主体面阔五间,采用四架椽,分心,八步架,硬山式,观音兜,小青瓦顶,白水泥墙。

位于南大街的秦家花园,园内有花园、假山、池塘、雕花楼、走马厅等大小厅房60余间。民间流传有:“朝朝城隍庙、夜夜小山堂。”小山堂即秦家花园的山字型假山对面的戏厅,惜于“八·一三”期间被炸毁。园内仍存有古树及古井等遗址。

嘉定还尚存有不少名人居所,西大街的“厚德堂”为我国著名的外交家顾维钧的故居,与唐家弄中唐氏家族故居的“恺悌堂”,同为平楼结合的宅邸。西面依次是著名中医吴达候的故居,著名化工专家陈世璋的故居“仁荣堂”,味精大王吴蕴初先生的祖居和编纂《新嘉定大事记》的黄天白的故居等。这些宅院有着浓郁的江南建筑特色,门楼砖雕、铺地花纹都不同凡响。

 

老洋房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嘉定出现各种式样的洋房。至1949年前,嘉定的老洋房曾多达46幢。解放后,除18幢由居民居住外,其他均交由医院、托儿所、学校、派出所等使用。

坐落在金沙路的汤致和洋房(汤家洋房),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汤家洋房占地6.32亩,为欧式二层楼房,共12间,另有假三层披屋两间,连接平房7间。整幢建筑90%为花园,是典型的大花园小洋房。现在嘉定血站内。

约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的王杏年洋房位于张马弄西面,占地180平方米,房屋面朝东南,砖混结构,西式多角型二层楼房,立面三段划分。底层为门厅,二层外挑阳台,无花园。解放前后王杏年洋房为嘉定县的银行职员租住,后由其他居民居住,曾长期作为律师事务所,现已立牌保护。

位于北大街的朱家洋房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建筑面积约200多平方米,座北朝南,面宽六间,砖混结构,一层清水外墙,二层水泥拉毛,印花釉面地砖。其北面的陈鹿萍洋房,两者的风格迥异。陈鹿萍洋房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开建,翌年竣工。占地6亩,为三层、四开间楼房,房前有花园,内有花台、湖石、树木等。这两家洋房现均位于今嘉定区中医医院内,并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

陶继渊是民国时期嘉定著名实业家,也是上海滩上名噪一时的“股市长枪将”。其位于西门外近侯黄桥处的“陶家洋房”为水磨青砖外墙、中西合璧的建筑,墙门采用老上海石库门样式,中央上方有一个仿照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的样式,设计的椭圆形凸出图案,突显了主人的“股市情结”。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陶家洋房,成为日本特务机关的魔窟。

此外,还有高介人洋房、潘仰尧洋房、蒋家洋房,以及已经消逝的姜家花园、葛家洋房等,对于研究嘉定建筑历史具有一定意义。

 

 

可以阅读的现代建筑

近几年,嘉定崛起了嘉定图书馆、保利大剧院、f1赛车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建筑,细细阅读,别有一番滋味。

位于嘉定新城核心区的嘉定图书馆,曾被美国权威设计杂志评选为2013年“全球最佳公共图书馆”。这是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的得意之作。江南庭院式建筑体现了“古朴风韵与现代气质相融合”的城市特点,山水园林的概念置入现代建筑中,形成了可读可学可赏的空间布局。馆内设计大量运用暖色调的木质天花、墙面以及阅读桌面,别具中式风格的和谐意境,透露出婉约细腻的中国人文精神。

与图书馆遥望的上海保利大剧院,整体呈规则长方体形状,却在每一个灰色幕墙雕出了或圆形或心形的镂空圆筒,这正是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独具匠心的设计。这些圆筒、曲线、几何变换的建筑中,暗藏了很多观众通道。观众拾级而上,犹如进入一个万花筒。走到尽头,便是大剧院的耀眼舞台。在文化万花筒里,可以看到千万种不同。

位于嘉定老城区的韩天衡美术馆,前身为纺织工厂改造,建筑设计师保留了原本的建筑特色,并且大量使用黑色元素。建筑主体颜色设计源自书法用语“计白当黑”,黑白元素的搭配在体现虚实对比之美的同时,也与书法、篆刻艺术形式呼应。在室内空间的概念上,将宋代中国美学优雅的生活态度落实到美术馆体验上,使人可以自在欣赏馆内丰富的展品。

老城另一侧的嘉定博物馆,则采用双园两层布局设计,与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秋霞圃相互借景,柔美、典雅的色调,营造出古朴、雅致的环境氛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