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天文学家、诗人、画家:马轼
阅读量:7805 本文字数:3217陈文华
《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 马轼/绘
《归去来兮图·稚子候门》 马轼/绘
马轼(?——1464),字敬瞻,嘉定娄塘人,天文学家、画家,曾任钦天监漏刻博士。马轼饱读诗书,胸怀经世济民抱负,生平事迹主要载于正德《姑苏志》、万历《嘉定志》等书。
精于占候,无不神验
马轼对天文深有研究,精于天文测量和占卜。正统十四年(1449),以天文生随都督董兴征广东,史载“轼言体咎,无不神验。”
正统十三年(1448),广东爆发黄萧养、符南蛇起义,次年六月,义军围攻广州。两广总兵张安和都指挥使王清前来镇压,均被消灭。景泰元年(1450),朝廷派董兴带大军征剿。由于黄萧养“聚舟千余艘,势甚炽”,董兴以征兵尚未齐集为由,请求等待,实质是犹豫观望,欲请朝廷增兵。这时,随行的天文生马轼建议,征调狼兵,速战速决,打败黄萧养,平定叛乱。
明代郭棐所撰的《粤大记》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记载:
黄萧养乱广,兴等进兵,时天文生马轼随行。至江西,入夜闻鸡鸣,兴曰:“此何祥也?”轼对曰:“鸡不以时鸣,由赏罚不明,愿公严军令。”及至清远峡,有白鱼入舟中,轼曰:“武王伐纣,有此征应,此逆贼授首之兆也。”时萧养聚船于河之南千余艘,势甚锐。诸将欲请兵,轼曰:“兵贵神速。若请兵,则缓不及事。以所征两广、江西狼兵取胜,犹拉朽耳。”兴从之。三月五日,夜有大星坠于河南。比旦占之,告兴曰:“四旬内破贼必矣!”四月十一日,兴统兵次于大洲头,与贼遇,督战,遂大破之。
据史籍记载,董兴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将领,但非常迷信方术,因而马轼主动请缨,随行参战。在董兴踌躇不前即将贻误战机时,马轼用他的占星预测果断进言,打消其疑虑。马轼说服董兴请来彪悍勇武的狼兵协助官兵一起镇压黄萧养部,“既而兵大集,进至大洲击贼,杀溺死者万余人,余多就抚。(黄)萧养中流矢死,函首以献,俘其父及子等,余党皆伏诛。”马轼也因此由天文生提升为漏刻博士。漏刻博士为钦天监属官,从九品,职为“定时、更时、报更、警晨昏。”
《明史·历志一》卷三十一则记载了一件与马轼有关的改历冲突: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仍沿用定都南京时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大统历》,以南京的冬夏昼夜时刻为准。正统十四年(1449),英宗时才改用北京时刻。土木堡之变后,景帝即位,天文生马轼上奏,昼夜时刻不宜改,以南京时刻为准是洪武、永乐帝制定的祖制。廷臣集议时,监正许惇等提出,“前监正彭德清测验得北京北极出地四十度,比南京高七度有奇。冬至昼三十八刻,夏至昼六十二刻。奏准改入《大统历》,永为定式。轼言诞妄,不足听。”就是说马轼不知昼夜时刻在北京和南京两地的变化,而不予改动,所以不足取,主张以北京时刻“永为定式”,结果景帝认为北京地势偏北,不可为准,支持马轼的意见。
工于诗文,特负意气
马轼饱读诗书,胸怀经世济民的抱负,诗名被画所掩,留下的作品不多,比较著名的是《饯岳季方修撰左迁钦州同知》:
滦江江上水悠悠,
送客江边莫上楼。
五岭瘴高烟蔽日,
两孤云湿雨鸣秋。
丰城剑气东南起,
合浦珠光昼夜浮。
祭罢鳄鱼归去晚,
刺桐花外月如钩。
岳季方即岳正,正统十三年(1448)参加会试考取第一名,朝廷赐进士及第,授予编修职务。天顺元年(1457),岳正改任修撰,直陈弊政,惹恼了当时权臣石亨和曹吉祥,被贬为钦州同知。临行时,往日的亲朋好友都慑于权奸淫威,疏远岳正,没人前来送行,独独马轼不理世态炎凉,不怕得罪权贵,写诗相赠。
诗中表达了离愁别意和对好友的深切同情,用丰城剑气、合浦遗珠的典故来表达对好友才华人品的赞美,以及对他的遭遇鸣不平。末尾两句,颇为众人称道,说他相信岳正一定会是一位像韩愈一样的贤臣太守,但是,以他的才情也一定难遇知已。诗中抒发了满腔的同情、友情和浓浓的离愁。岳正也作了一首标题很长的诗与他唱和:《天顺元年七月十一日,左迁钦州同知,十四日出城,亲交无敢送者。钦天监漏刻博士马敬瞻遗诗一首,宿张家湾舟中用韵》:
被罪承恩岭外游,
思乡何处仲宣楼。
风霜万里蛮荒夜,
烟雨三江泽国秋。
不信功名成梦觉,
蚤闻富贵等云浮。
令人却羡桐江叟,
长拥羊裘把钓钩。
他说自己遭贬,思乡是难免的,而且将要去的广西钦州也的确是太偏僻蛮荒。此刻虽然已在旅途中,但是似乎还没回过神来,虽然早就听说富贵如云,但回首往事,还是不相信功名已经如梦远去。这样的折腾太耗人心神,还不如从来就做个隐士更自得一些。
这两首诗的广为流传不单单是当时人对马轼气节的肯定,更有其在文学史上独特的价值。王士稹的《香祖笔记》卷四中写道:“古今文人,有名不大著而其诗实卓然名家者,世人多耳食,抑何从知之。如……明钦天监博士马轼,字敬瞻,《送岳季方阁老》云:‘五岭瘴高烟蔽日,两孤云湿雨鸣秋。’结句‘祭罢鳄鱼归去晚,刺桐花外月如钩。’……即使当世专门名家操觚染翰,未必能到,论者不可徇名而失实,故特表而出之。”
马轼另有一首《天平诗》也颇有雅趣:
体物何曾有重轻,
相君因尔号阿衡。
谁多谁少皆公论,
才有些儿便不平。
天平者,权衡轻重的平衡之物也!不要斤斤计较,多多少少上秤一称便知——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尤精绘画,院体画家
马轼尤精绘画,是最著名的院体画家之一。他的山水画宗法郭熙,高古有法,能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出极其清净动人的意境,所以他的作品风格以宁静清逸见长。明宣德年间,马轼与戴进、谢环等都以擅画名动京师,他所交游唱和者,也都是一时名流。
马轼最脍炙人口的传世作品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与李在、夏芷合作的连环式作品《归去来兮图》卷,其中“问征夫以前路”、“稚子候门”、“农人告余以春及”三段为马轼所作。“问征夫以前路”为图卷中的第二幅,有“练川马轼”之款识。描绘陶渊明弃官归里,策杖而行,正问路于迎面而来的行旅者,二位书童则挑着书琴,牵驴抱剑跟随其后,画作颇合原文“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之意旨。“稚子候门”为图卷中的第三幅,取“僮仆欢迎,稚子候门”诗意,描绘了陶渊明弃官归田与家人久别重逢的欢乐情景,值得注意的是画家刻画的诗人、小儿、邻居、僮仆各人情态不同,这在文人画中是不多见的。“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陶渊明做呼喊状,显得狂放不羁,水田中有三个农人正在驾牛犁田,非常有动感。笔法虽出自南宋院画,但不受其晚期板滞画风的影响,人物刻画、树石描绘,笔笔有致,处处蕴藏生机。由于马轼能深刻领会原作者的心境,故能营造出一种深幽清雅的画面意境。
马轼的《春坞村居图》为绢本,纵178.6厘米,横为112.1厘米,以山石为主,人物只占很小的位置。马轼采用抬高视点的取景方法,布局由近及远,造境幽邃清旷,为观者提供了“游目骋怀”的深远空间。近景是山间村落,数间茅舍隐于杂树后,四周青树倚仰,杂木葱郁,隐映着深静恬淡的院落,环境异常典雅清新。屋内屋外,人物活动清晰可辨,村居环境与人物活动很自然的融入山水怀抱中,故营造出田园村居深幽清雅的意境。马轼在艺术表现上沁入较多自由清新的气息,他虽是一位宫廷画家,但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作者厌倦终日应酬、荣辱萦怀的世俗生活,从这个意义上看,《春坞村居图》不但以优美抒情的笔墨描绘了一个自然朴实的春日村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羡慕村居无忧无虑又简单惬意的田园生活及远离世俗的思想情怀。
马轼之子马愈字抑之,号华发仙人,人号马清痴,明代著名书画家。马愈于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后来官至刑部主事。史载,马愈能诗,善书,工山水,登逸品,著有《马氏日抄》一卷。现存马愈的《暑气帖》为其代表作品之一,共八行四十一字,书法瘦劲奔放,行笔纵横不羁,结字不求方正,不拘成法,从帖中可窥见他的书法在继承宋、元名家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已的风格。陈其锟跋中云:“抑之有清痴之名,此书骨力排奡,纵岩不羁,可想见其为人。”
马轼的名字寄托了对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敬仰。苏东坡名轼,字子瞻;马轼字敬瞻。马轼之子马愈的名字则寄托了对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敬仰。韩愈字退之;马愈字抑之。马轼父子确也是追随韩愈、苏东坡等先贤,在历史上留下了鲜明的一笔。
《暑气帖》 马愈/书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3796号
备案/许可证号: 沪ICP备150119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