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嘉定纪念特刊06-07:影像
2017年08月29日

那些时光:嘉定影像记忆

阅读量:4020    本文字数:1067

1.1867年,嘉定县城西门城墙。

(英)亨利·坎米奇/摄

2.1950年代,娄塘镇南市梢一带景象。

张定山/摄

3.1970年代,南翔镇中下槎浦沿岸风光,左侧为生产街,远处为泰康桥。

4.1980年代初嘉丰厂布机车间工作场景。

5.1960年代,徐行人民公社草织工艺厂社员工作场景。

6.1977年5月18日,马陆公社石冈大队竹编生产场景。

新华社记者/摄

7.1950年代,嘉定农村罱泥景象。

8.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嘉定赛龙舟情景之一。

 

9.1930年代,嘉定城中花轿出行的情景。

 

影像,作为当时人事风貌的直接记录手段,具有即时性与直观性的特点,被称为“看得见的历史”。

 

城镇的兴起是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1月)嘉定建县,即以境内主要河道练祁河与横沥河交汇处的练祁市(嘉定镇前身)为县治所在地,随后营建城池。800年里,因区域经济发展,许多市镇先后兴起,最终形成了以嘉定镇为中心,娄塘、南翔等其他各镇为辅翼的集镇格局,而以嘉定镇的建设最富特色(见图1、2、3)。值得一提的,图1也是现在能够看到的关于嘉定的最早影像。据资料介绍,照片拍摄者英国人亨利·坎米奇(HenryCammidge,1839-1874),1860-1870年代初,在上海生活与工作,曾任大清上海海关稽查员与职业摄影师。作为早期拍摄记录中国影像的摄影人,他的足迹曾至江苏的苏州、昆山、嘉定与浙江的宁波等地。他拍摄的嘉定影像有:《嘉定西门城墙》(1867年)、《嘉定的圣湖》(1867或1868年)与《嘉定郊区景象》(1868年),这批作品成为嘉定最早的影像。

嘉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明中叶起,政府倡导植棉织布,嘉定成为江南重要产棉区和棉纺织生产基地。1934年,顾吉生、汤所均等于嘉定县城西门沪宜公路西侧创办嘉丰纺织整染厂(后为嘉丰棉纺织厂),因设备先进,产品精良,成为嘉定棉纺织业的龙头企业(见图4)。近代以来,顺应时代潮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并积极开发特色产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比较有名的有草编、竹编等(见图5、6)。

特殊的经济格局与文化生态也孕育了嘉定富有个性的民俗文化。旧时每到早春时节,农村的青壮男子就会出船到村边各处的河里罱泥,用做肥料,同时也保障了河道的深度和水质(见图7)。端午赛龙船是嘉定传统节序活动,举行时四乡的龙船约好从东南西北水关进城,一路表演吆喝到汇龙潭集合,沿岸人头攒动,热闹非常(图8)。旧时婚嫁环节,先是订婚(嘉定称定亲、攀亲),再是纳彩(嘉定称行盘),最后是迎娶。迎娶分两步:结婚前一天,男方安排村里青年或亲戚,行船到女家搬运嫁妆;结婚正日,男家出轿,新郎在前,到女家迎娶新娘。轿子前是鼓乐队伍,一路上轮流间隔着吹打奏乐助兴。花轿一般由四人抬轿,上路了称行轿,进宅后鼓乐齐奏,鞭炮同响,一派欢快热闹景象(图9)。

撰文、照片提供/徐征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