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4年02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8版:疁城故事
2014年02月25日

谪仙之才,“金莲荣遇”——张鹏翀

阅读量:2198    本文字数:3894


张鹏翀像



秋山萧寺 张鹏翀/绘



寒壑双清 张鹏翀/绘


□友文

张鹏翀(1688--1745)字天扉,又字抑斋,号南华散仙,嘉定人。清雍正五年(1727)进士,改庶吉土,授检讨。历充文颖馆、八旗志书馆纂修,云南乡试副考官,河南乡试主考官,日讲起居注官。累升至侍讲、右庶子、少詹事、詹事。以诗名天下,又擅山水画,书法亦苍劲,人称诗书画“三绝”。曾作《经史法戒诗》、《万寿圣德诗》、《十慎箴》、《春林淡霭图》、《日长山静》画扇进献乾隆皇帝。乾隆帝亦曾以御画《松竹图》、御书“双清阁”匾额,以及笔砚、纱缎、绒貂之类赐之。乾隆十年(1745)告假归,帝赐白金百两,御制五律一章,以宠其行。途中至德州,病逝。乾隆帝久不能忘,对群臣说:“张鹏翀可惜!”有《南华诗集》。

嘉定张家,四位进士

张氏家族是从明朝初年从崇明迁往安亭的。明代,嘉定张家有张情、张意兄弟同为进士。弟弟张意,嘉靖八年(1529)进士,做过工部主事,哥哥张情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做过兵部主事。

张情(1499—1566),字约之,自号少峰,读书于昆山,历任浙江处州府推官、刑部郎中、江西九江府知府、湖广按察司副使、福州兵备副使。

张意(1504—1570),字诚之,号余峰,初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后为山东布政副使,有《日涉园稿》。

张情、张意兄弟曾在安亭建“孝友堂”。张情安亭故居在“河二图”,名兰香堂、春草堂,后迁宫保桥西,名孝友余庆堂,以其上代兄弟孝道、友善闻名于地方而得名。张意在安亭北面造栎全轩,归有光曾撰《栎全轩记》。

到了清代,张情的玄孙张大受,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张情的七世孙张鹏翀,雍正五年(1727)进士。沈德潜撰写的《行状》《宫詹张先生行状》载:“(张鹏翀)先世崇明县人,后徙居嘉定安亭里,遂占籍焉。”张鹏翀中进士后,父以子贵,张鹏翀的祖父张仔、父亲张礼先后获赠翰林院检讨。嘉定安亭的张家,是名符其实的“一门四进士”。张氏家族数代为官,他们在文学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写作了许多诗文著作,为嘉定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登顶诗书画“三绝”,使家族达到鼎盛地位的,当数张鹏翀。

才思敏捷,倚马而成

《清史稿》载,张鹏翀“诗才敏捷,尤善画山水,得倪黄之遗。每应召作诗,成未移晷。”

其实,张鹏翀并不是生来就会读书写诗,据记载,他“幼多病”,年十三始读书,但是,他读书并不用功,“旦所授书,暮或未能成诵。”因此常常受到父亲和老师的责骂,“父师以常见畜之,不之责也。”可以说,少年张鹏翀甚至可称得上是顽劣子弟。但到十七岁时,张鹏翀“心地忽开豁,取经史子集读之,皆如宿习,作制义及有韵语,走笔立就,洒洒数千言。”

张鹏翀才思敏捷,诗词赋咏张口就来,出手极快,往往能触绪风生,即景泉涌,不假构思,倚马而成。考试时,众人还在咬笔头苦思冥想的时候,他不到半天就能第一个答完题早早交卷。

经筵是中国古代一种帝王教育制度,形式有三种:经筵、日讲与讲义进呈。进呈讲义是把讲章直接递呈给皇帝,由皇帝在宫内自习阅读。到了乾隆皇帝时,他更喜欢通过这种方式,考察朝臣的品性与才华。李调元写的清代进士名臣介绍《淡墨录》卷十中有一则记录,说的是,乾隆二年(1737),皇帝对大臣进行考核,“御试乾清宫,是日众词臣见日未亭午,有投卷者,曰必南华也。果然。”

清代阮葵生所著笔记小说《茶余客话》卷九对这件事则记载得更详细:“张南华詹事,今之谪仙也。天才敏捷,于韵语具宿慧,兴到成篇,脱口而出,妥帖停当。尝试保和殿,未停午,众方舐笔着想,闻有投卷者,众曰:‘必南华也’。”

有时,官员们早上等候上朝,翰林院的同僚聚集一起,喜欢分韵作诗角智消遣,据称,一个诗韵定下来,张鹏翀马上可以吟成好几首诗,而且都是工丽绝伦。比如,一次,张鹏翀与泾南司寇(张照)同奏事乾清宫门下,“泾南携一汉制玉羊,南华曰:‘咏此可乎?’即口吟四十字。语未毕,殿角湱然声震,众惊顾,乃四奄举一大冰,绳断,冰堕地碎且迸。南华曰:‘咏此可乎?’即复吟四十字,众惊叹叫绝,泾南作诗序记其事。”

一次,从讲官侍班在斋宫铺棕处候驾。大家指“棕”字为韵,张鹏翀瞬间冲口吟数十韵,其中有:

凤邸凝云物,霓帱属宛虹。

山河扶栋宇,日月倚帘栊。

天阙常依北,招摇渐指东。

众人以为警绝之句,“如河悬澜翻,不能自休。六曹九卿羽林期门之士,环绕耸听,诧为异人。”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在《张南华太史诗序》中,称赞张鹏翀张氏才力过人:“予偶于坐间见其咏雁字律体诗,不半日上下,平韵俱就,不即不离,兴寄微远。”厉鹗称其诗“咏物巧夺天工,言外传神,风韵独绝”。据称,乾隆帝曾将沈德潜与张鹏翀做比较,对沈德潜说:“张鹏翀才捷于汝,而风格不及汝。”

清代自康熙到乾隆,国家全盛,文学侍从诸大臣,每以艺事受到皇帝邀请一同吟诗。我们知道,乾隆是一位喜欢附庸风雅的皇帝,出手极快的张鹏翀,自然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乾隆皇帝喜欢做诗,张鹏翀随口就能唱和,深得皇帝欢心,于是,就有了“金莲荣遇”的佳话。

君臣唱和,“金莲荣遇”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君臣唱和的传统。古称君臣酬唱和诗称为“赓歌”。但一般都是大臣依照皇帝诗词的赓韵做诗,如汉武帝、唐太宗、元宗、宋仁宗,皆有赓扬,所谓君唱臣和,而从未有过臣作诗,而君和者的先例。到了清代,这一传统被张鹏翀和乾隆皇帝打破了。

《淡墨录》卷十二载:乾隆七年(1742)二月二十七日,张鹏翀以所画《春林淡霭图》向乾隆皇帝进呈,并题六诗于上。末句用“头”字韵,云:珍秘琅函特许求,他年拟结赐书楼。天公定遣云霞护,长有龙光在上头。

不料想,乾隆皇帝居然忘记天子之尊,意外地用张鹏翀的诗韵和了六首,并题其画,云:

吟诗不用锦囊求,

好句还多赵倚楼。

此日金莲为谁撤,

他年佳话纪池头。

“以君而俯和臣诗,从古帝王未有此冲然若谷也。”“撤金莲”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宋元丰八年(1085)三月,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后拨乱反正,重新提拔任用了一批推行新法的官员,苏东坡奉召还朝,太后以最高规格的礼遇,对苏东坡命坐赐茶,又撤御前金莲烛台送他回院。乾隆皇帝以东坡金莲之事比之张鹏翀,说明张鹏翀受到最高规格的隆宠,“南华汇为金莲荣遇集赓歌一堂,诚千载佳话也。”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于当天赐张鹏翀松花石砚,上有御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八字,再和重进。末云:

宣赐频仍不待求,

胜将仙乐下珠楼。

诗成天上携龙尾,

画绝人间说虎头。

第二天,张鹏翀又以所画日长山静扇面进呈,乾隆再题其画:

仿佛前生是葛三,

画禅潇洒擅江南。

大痴更擅坡仙笔,

勍敌江山两不惭。

葛三指的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因为在兄弟中排名第三,俗称葛三。传说,因为穷困,“躬执耕穑……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尠能读也。”

听到皇帝对自己“擅江南”的夸奖,张鹏翀诚惶成恐,谦虚地恭和题诗:

疏野平生似魏三,

敢同竹箭擅东南。

偶然拨墨承天奖,

林漳还愁抱愧惭。

张鹏翀受到千古之荣遇,引得诸大臣们一番羡慕妒嫉恨,但他得到的恩宠并不止这些,据记载,乾隆帝“每日宣召(张鹏翀)至再至三,一时词馆诸臣,俱荣其宠”。

又一次,张鹏翀随乾隆皇帝从驾西苑液池,“一渡之顷,得诗八首。”乾隆大悦,赐御笔《枇杷折枝》及《松竹双清图》,又赐双清阁书额,迭拜笔砚、文绮、纱缎、绒貂之赐。

乾隆九年(1744)秋,皇帝赐绘张鹏翀一幅御笔亲画的竹石图。这是对他进呈《春林淡霭图》的回赠。张鹏翀就在老家宅内建了一座小阁楼专门供奉,乾隆又赐给他御书“双清阁”三字挂在阁上,他马上写了一首七律《纪恩诗》:

双清题额仰神奇,

百幅浓书宝露垂。

喜共内官环捧出,

墨痕元气满淋漓。

可是好景不长,不出半年,第二年春天,张鹏翀请假回嘉定扫墓,他刚离京不久,乾隆皇帝对他辞别京城时做的一首诗做了和诗,派专人追送给他,意思是让他到了嘉定办完事早些回京。张鹏翀坐船行至山东境内,在临清急病身亡,年仅56岁。差官只得将这一纸御笔诗笺送到嘉定。这首诗后来在嘉定刻成碑石,诗句大意是:

烟花迟节令,三月仲春如。

诗句天公赋,归帆风力舒。

门无新署凤,家有旧藏书。

香案需供奉,休耽五柳居。

听到张鹏翀去世的消息,乾隆帝“久不忘,对群臣辄曰:‘张鹏翀可惜!’”

师元四家,长倪黄法

清代史学家王鸣盛的学生、吴江震泽人杨复吉在《梦阑琐笔》中,记载了另一件事,王鸣盛为某夫人作寿序,语多愤激,杨复吉问:“先生殆借题发挥否?”王鸣盛笑曰:“子真知我心也。”原来,王鸣盛见同乡张鹏翀在京受宠,声著一时,很不服气,有了酸葡萄的心理,很是愤懑,他认为,张鹏翀和《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常常向皇帝作恭维肉麻的献媚诗,是“二公故作违心之语,以周旋世故”。比如,张鹏翀有一首诗:

五十流年雪鬓齐,

分无宝贵报山妻。

早缘孤露搜衣箧,

老尚辛勤蓄瓮齑。

差胜粱家依赁庑,

还宜梅老尚扶携。

佳辰卖画供汤饼,

更乞新诗为品题。

王鸣盛认为,自己才华名气爵位与张鹏翀不相上下,联想到自己春风得意之时却受到弹劾降职,不得不告别官场退居苏州孤独讲学的境遇,对比张鹏翀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德性,于是借题发挥,光禄诗曰:

几载东华不自聊,

绿窗并坐戚萧条。

寒闺刀尺陪宵读,

瓦鼎茶汤候早朝。

马磨劳生还忆共,

犬台残魄可能招。

却嗤割肉容臣朔,

但把清斋学细腰。

张鹏翀喜欢徜徉于山水美景,直到携带的干粮吃完,才不得不回家,这样的性情,为他的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性情率真,平日里不拘礼俗,客人来了,以日常饭菜招待,客人辞别,也不强留。请他作画,高兴时十几张纸顷刻画完,不高兴时终岁难得其一纸。《画征录》云:张鹏翀的画也画得极好,“山水师元四家,尤长倪黄法,云峰高厚,沙水幽深,笔清墨润,兼有麓台石谷之风,洵画家之后劲也。”时人将张鹏翀的画与李世倬、高翔、高凤翰、董邦达、李师中等并称为娄东画派的“画中十哲”。

张鹏翀的墓地在嘉定南门外葛家桥附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