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2年08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活·服务站
2012年08月21日

趣味驿站

百佛园:禅与茶的文化结合

阅读量:1436 本文字数:844



百佛园位于江桥镇曹安公路1978号,由收藏家许四海创建。园内收藏了一千余尊佛像和二百余把历代的壶具,是一个有很浓文化味道的地方。

百佛园内千余尊栩栩如生的石佛像,是许四海费了二十多年时间收藏到的。走进百佛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红色花岗岩碑,正面有真禅法师题写的“如意”二字,碑上立着一个宋代的汉白玉佛首,面容慈祥,让人一进园就有种舒心的感觉。用红色花岗岩劈成的甬道两旁,竖立着八尊俊秀挺拔的石佛,宽袍佛袖、神情怡淡。四周散坐着36尊罗汉,犹如在河边沉思。池旁为纪念唐代“茶圣”陆羽而建的小亭,取名为“陆羽亭”。陆羽是一位茶艺高手,他著的《茶经》是我国首部研究茶艺的专著。亭边桥上竖着一块刻着500个佛像的石碑,诸佛聚会,像在研讨陆羽那流芳百世的《茶经》。

在“四海壶具博物馆”400平方米的陈列室里,陈列着200余把精妙的紫砂壶具。从年代及陶瓷发展阶段来看,有4800年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战国时期的印纹硬陶、灰陶,秦汉时期的原始釉陶,两晋南北朝的青瓷,唐代长沙的窑贴花加彩,宋代的影青瓷等,还有历代大师制作的紫砂器,以及杨彭年、王南林等十几位现代紫砂名家的代表作。从壶的用途看,有水壶、液壶、唾壶、执壶、酒壶、茶壶等。从材质看,有紫砂、皮革、金属、木、石等。展品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的中国壶具史。

来到“一壶春”茶楼,像走进了“古董博物馆”。四面护壁门窗均是明清时代的雕花窗板,几十张老红木八仙桌和形态各异的官帽椅摆在其间。茶楼一角放着一辆清代木轮马车。茶楼里老虎灶的设计古今结合,外形为旧式模样,里面却是现代设备。在这茶楼里品茗,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

佛和茶为什么要结合在一起?原来中国人喝茶与佛教有着历史的渊源。喝茶最初是在寺院内兴起的,僧人参禅修行需要喝茶来提神醒脑、维持体力,自古以来就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许四海既制壶,又收藏了那么多石佛和茶具,建一座百佛园,意在强调茶文化的“茶禅一味”。让游人“低头喝茶,抬头看佛”,能创造“茶在我口,佛在我心”的意境。百佛园可谓佛的天地、壶的世界,茶香飘飘、花香清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