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2年08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活长廊
2012年08月28日

孝敬长辈竟设“硬指标”,有人叫好,有人吐槽

“新二十四孝” 你怎么看?

阅读量:7978    本文字数:3113





近日,一则名为“‘新二十四孝’,你做到了吗?”的微博在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与古时的二十四孝强调“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为孝德范畴不同,“新二十四孝”以当下具体的生活细节和事件作为评判标准,“教父母学会上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细读完这些“硬指标”之后,很多网友深表赞同,称“在生活中要对照标准一件一件把这些事做好”,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新二十四孝”太过教条化,很难做到。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长幼有序、孝敬长辈的国家。新的时代,孝的内容当然要与时俱进,但是将尽孝的义务划分成条条框框的“指南”,这可取吗?围绕“新二十四孝”,读者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甲方 尽孝也要与时俱进

支持者:彼得

相比儒家经典的二十四孝中以故事寄托寓意,此次出炉的“新二十四孝”更简洁易懂,其中甚至不乏“教会父母上网”等相当“时尚”的内容,这样“与时俱进”的新标准,必定能产生积极作用。

或许有人质疑为“孝道”立标准的过于上纲上线,但我认为,“新二十四孝”与其说是一个标准,不如说它更多的是一种提醒,一个镜鉴。它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孝道;对照这个标准,也让我们惊觉自己在孝道上还做得多么不够。它固然有“拘泥形式”之嫌,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何况古语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则无所得矣。”我们无需诟病“新二十四孝”的教条,更不要抱怨知易行难。目标定得高远,动力才足够强劲。

支持者:严立

大学住校,冬日将至,父亲骑了1个小时的摩托车来为我送冬被。看着父亲被风吹红的脸,我执意留他吃饭。那时,大学城的小饭店里很难见到学生以外的顾客,父亲在里面显得很惹眼。这顿饭,他吃得有点拘束。周末回家,母亲告诉我:“你爸这几天乐坏了,说闺女不嫌他在同学面前丢脸,请他吃饭,还带他看学校。”

举手之劳的回报,父母却如此受宠若惊,不由让我惭愧。从最近网络热传的“新二十四孝”中,我欣喜地找到了我们这代人可以借鉴的尽孝形式和内容,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细水长流的孝心。有人说,这标准太过形式化。而我认为,任何情感都要靠形式来寄托,从形式转化为行动,再从行动转升华为情感。尤其对于中国这个含蓄内敛的民族来说,这种一目了然的“尽孝指南”在帮助我们表达情感上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支持者:晨曦

新“二十四孝”的发布,充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适应了现代年轻人和父母的共同需求。从横向上看,有利于引导每位子女用实际行动孝顺老人,使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氛围;往纵向上看,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创新,对子女自身习惯的养成,以及以身作则影响和教育下一代都意义深远。

在“以孝治天下”的传统中国社会,“孝”被认为是种种善行的源泉,是通往社会和谐的捷径。“新二十四孝”就是从道德层面约束了年轻人,给一些因忙碌而忘记家中父母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标准,让很多迷茫中的年轻人找到了孝顺父母的方式,值得称道。

乙方 孝行无需“标准照”

支持者:王珏

“新二十四孝”的价值与意义自然不容质疑,但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情况,“孝”的标准是否有必要如般整齐划一,恐怕值得商榷。如果所谓标准不能与多数人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那么就算满足全部24条标准,也未必能真正换来老人的幸福。例如,“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一条,是不是所有老人都钟情老电影?再比如,“为父母举办生日宴”,又是否符合每一个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

对于孝道,《说文解字》的解读或能给人以醍醍醐灌顶之感。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从这点或可看出,孝的最大意义在于遵从父母意愿。在这一前提下,只要符合父母意愿,尽可展开各类孝道形式,不必人人都照一张“标准照”。

支持者:侯晨轶

在我看来,这“新二十四孝”本身就不够“新”,因为咱们这些“80后”、“90后”所想要遵循的是富有个性的“孝”、不拘一格的“孝”。若全国的儿女用同样的标准来表现对长辈的孝道,结果只会是把一件原本很有意义的事弄得索然无味。

拿我来说,“新二十四孝”中能做到的充其量也就一半,但令我骄傲的是我有自己个性化的“二十四孝”。比如:重要纪念日带父母K歌;替父母收发E-mail;与父母讨论社会热点话题,等等。这些事虽不惊天动地,但能帮助他们缩小心理年龄。而且,这些举动发自内心,绝非矫揉造作,我想这才是最真诚的“孝”。

我认为,对于“新二十四孝”,不必按部就班,而是要鼓励探索和创新。有句电影台词说:每一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沈佳宜。套用一下:每位儿女心中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新二十四孝”。

支持者:傅宜有

不得不承认,旧二十四孝里确实有一些听上去毛骨悚然,按现在的眼光看甚至算得上“反人类”的例子,比如郭巨埋儿、曹娥投江,但其反映的关于孝道的价值观,值得传承。

反观“新二十四孝”,其具体条款正确与否见仁见智,只是单从格式上看,尽是些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条条框框,冠上前人掌故的名头,不啻是狗尾续貂。教条也就算了,字里行间还没有美感,连作为睡前故事这么微薄的价值都没有,这就让人不太能忍受了。

中立 不看“标准”看行动

支持者:王大雷

平日,我们常会看见“大力贯彻某某精神”的宣传标语,口号喊得虽响,但看者却不知其所云。在我看来,这“新二十四孝”标准就是这种口号,既无操作指南,又无具体案例。对比由人物故事组成的旧二十四孝,古人的推广手法似乎更有一套。

再说内容,“孝”是属于道德、思想层面的东西,如何硬要出个标准?况且,规定这些简单的内容有多大意义,让人质疑。“教父母学会上网”是孝,教父母看电子书便不是孝了?子女孝顺与否,老人冷暖自知,硬要以某种行为作为标准,孝最终就变成了一场秀。

提倡孝道,不妨多干一点实事。社会的孝道需要人们从心底自发养成,政府部门不妨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人就医、养老、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软硬件投入,以行动助推尊老风气的形成,潜移默化地在全社会弘扬孝道,这比几个标准有效得多。

支持者:曹雪萍

闲暇时与一“新嘉定人”聊天,他说,儿时父母一心望子成龙,可当他真的离家万里、有所作为时,父母却开心不起来,总希望他能够经常陪在左右,于是他为了行孝将父母接到嘉定居住,可没过多久问题就接踵而来,习惯了清净的老人看着大都市人来人往的马路会心烦,呼吸着城市的空气又觉得心口闷得慌,邻里间不串门更是苦闷,最后选择回乡重新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若按“新二十四孝”之标准,他恐怕是个“不孝子”。但是,孝有一千种、一万种表达方式和方法,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子女要“用心用情”,还要尊重老人自己的意愿,有了这两样,是否达到“新二十四孝”的标准就不重要了。

TIPS

相关链接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由元代郭居敬(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编录,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行孝的故事集成,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新二十四孝

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为父母建立“关爱卡”;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教父母学会上网;经常为父母拍照;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打开父母的心结;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定期带父母做体检;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