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项目即将在嘉定“起跑”
小小超导线或将“串”起千亿级产业
本报讯 一根不起眼的电线,在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研发生产的同时,或将为嘉定“串”起一个千亿元级的产业链。日前,记者从区科技部门获悉,上海市低成本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项目即将在嘉定“起跑”。
8月28日,该项目负责人、上海大学超导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蔡传兵向记者展示了他和团队自主研发的带材样品:粗看只是一条薄薄的金属带,由基带、过渡层、超导层和保护层构成,用它制成的超导电线,载流能力是同尺寸铜电线的150倍。举例来说,从内蒙古地区的发电站传输等量的电力到上海,用铜线电缆至少需50万伏电压,而无电阻的超导电缆只需220伏电压,如运用在国家电网中,每年仅在线路传输上的电力损耗量就能减少3000亿度以上,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
此前,部分地区虽能制造这一产品,但主要依赖国外的设备生产,且无法实现量产。2005年,从事超导技术20多年的蔡传兵从国外来到上海大学,承担该项目总负责人。他坦言,上海对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国内有一定优势,但从“象牙塔”走向市场,还是经过了一个艰苦的准备期。首先是技术上,要在薄薄的基带上覆盖过渡层、超导层等,就如“螺蛳壳里做道场”,实验室里的制作方法根本无法量产。蔡传兵最终研究发现化学涂层的方式最适合量产,简化了制造工序,可大幅度提高带材性价比,并取得了相关知识产权。其次,是否有企业有能力将生产设备从图纸变为实物?蔡传兵烦恼时,区科委工作人员向他提供信息,嘉定有多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可供选择,例如位于徐行的“泓阳机械”,有成熟的压延技术。用地也是难题,上海大学为该项目成立了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但苦于没有生产用地,于是,嘉定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向其提供了张江高科技园区嘉定分区的80亩土地。
“说超导技术是个‘千亿宝贝’,一点也不夸张。”蔡传兵介绍,超导电力技术是国家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除了能明显改善电网损耗外,还能降低电网占地面积,一根地下埋设的超导电缆,就能取代目前到处可见的巨大电线塔架,而且发电厂还能直接建设在煤矿、油田附近,既节省发电成本,又使污染远离居住区。据估算,到2025年,全国高温超导电力应用规模有望达到6.64万亿元,该项目有望占据国内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更令人期待的是,依托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核心技术,嘉定可形成新材料、新型薄膜装备、检测仪器等上游产业,并推向超导电网、磁悬浮交通、运输、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等下游产业与行业,其中不少领域将改变依靠国外进口设备和材料的现状。
目前,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项目即将迈入产业化,按照计划,到明年底,公司将形成400公里超导电线的年生产能力,并在未来形成5000公里的年生产能力。蔡传兵坦言,尽管市、区两级政府对项目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项目的融资难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记者了解到,区科技部门正在积极为公司牵线搭桥,寻求创业基金、风险投资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记者 管文飞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3796号
备案/许可证号: 沪ICP备150119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