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1年06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汇龙潭
2011年06月13日

《赵氏孤儿》在欧州

阅读量:1816 本文字数:670

元代纪君祥的剧本《赵氏孤儿》,写春秋时期晋国大臣屠岸贾残杀赵盾全家,并搜捕漏网的赵氏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用调包之计牺牲亲生子,救了赵武,并将其抚育成人、报了冤仇。剧情惊险,极富戏剧性,文词豪放,是元杂剧中的经典。

1732年,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将《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1735年出版的法文《中华帝国志》收录此剧,该剧很快有了英、俄、德文译本,《赵氏孤儿》就在欧州流传开来。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高度赞扬中国孔子的仁政学说,借以表达对欧洲专制制度的深恶痛绝。他自称根据孔子的“教导”,将《赵氏孤儿》改编为五幕新剧本,将赵氏孤儿的时代改在欧洲人熟悉的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描述称霸一世的成吉思汗最终为崇高的道义所折服。

因此,伏尔泰在前言中称:这是一个巨大的明证,体现了理性和才智最终必然凌驾于愚昧和野蛮。1755年8月20日,《赵氏孤儿》在巴黎公演。中国戏剧有独白有唱腔,人物自报家门,台上甚至出现吊死人的场面,与欧洲戏剧迥异,传递了东方戏剧的新气象,而戏剧蕴含的哲理亦令欧洲观众耳目一新。

此后,中国戏剧引起广泛注意,德国文学家歌德也对《赵氏孤儿》进行改编,剧名《埃尔彭罗》,可惜改编只完成二章,不知什么原因中断了。1759年,英国喜剧家亚瑟·墨菲完成英文改写本《赵氏孤儿》,在伦敦上演9场,由当时极负盛名的剧作家和演员加立克领衔主演。该剧布景和服装极具东方情凋,演出颇为成功。

《赵氏孤儿》的上演,让十八世纪的欧洲人通过中国戏剧增强了对东方的了解和对中国的认识。《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演出,表明中国戏剧登上了世界舞台。

700多年后,《赵氏孤儿》又被搬上银幕,在艺术舞台经久不衰,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