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3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8:汇龙潭
2018年03月13日

真心诚意“天使”情

阅读量:1373    本文字数:1598

严介生

这次到北京世纪坛医院取药,觉得不同往常,开完“处方笺”的医生主动跟我说话了:“您的眼况不大好,去让护士测一下眼压,好吗?”这是位青年女大夫,生面孔。眼压立马测出来了,她看后说声“这么高!”开始盘问我平时点眼药水的情况来。我答得支支吾吾,她听得连连摇头,但仍面带微笑,把我要取的这三种眼药水,各自的用法、用量仔细说了一遍,怕我记不住,又给写到病历本上,嘱咐道:严格按此要求滴一个星期,再来找她。我点着头转身要走,她又说,对了,最近我们的班次有点乱,您来之前,先打电话问一下分诊台马大夫在不在门诊?眼科就我一个姓马的,来,把分诊台的电话也给您写上。

我带着感激的心情走出诊室,驻足看了看门边的电子显示屏,得知她是个主治医生,叫马骁。

我被确诊患青光眼已经多年,却并不怎么当回事,治疗上不很认真,直到2016年冬天发觉视力急剧下降,这才着了急,去北京一家著名眼科医院挂了专家号,经过多次复诊,确定先给右眼做手术,让回家等候通知,但是等了三个多月才接到去住院的电话,这时我已改变主意,没去做手术。

这段治眼的经历很让我失望,也对今后的如何治疗感到了困惑。但今天跨出马大夫的诊室时,心里仿佛又升起一线希望,回家点眼药水,再没有“短斤缺两”,更不敢“一日打鱼,两天晒网”了。一周后去检测,眼压降到了正常范围之内,真让我喜出望外。

然而好景不长,眼压又反弹了!马大夫给开了一种口服药,叮嘱我:每天半片,吃满一周,即下星期三下午,您来一次,不用去排队挂号,拿着这张单子先请护士测眼压,然后坐在走廊里等候,我做完手术出来,会从这儿经过,大约在四点到五点之间,您可能要多等一会,可以吗?

天哪,对一个古稀老头来说,能得到医生如此的特殊照顾,感激都来不及,哪还有什么可不可以的呢!那个下午我把检测眼压的单子递给她,兴奋地说:“空前的好,左眼16,右眼17!”马大夫也为我高兴,但她说:“眼压已经下来,您就不要再吃这药了,对肾脏有副作用,对老年人的损害尤其大。”

但是停药不久,眼压又上升,调换了眼药水,效果也不理想。马大夫建议我去检查视野,在与那家眼科医院所做视野的图表作了仔细对比后说,这半年里,您的视神经在继续萎缩,情况更恶化了!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开始劝导我接受手术。马骁的领导、眼科主任卢艳对我这样描述这种被称作“滤过”的手术:“您的眼疾好比是一辆失控的汽车,在向沟底急速滑行,做这手术,就是帮您踩一脚刹车,但没有绝对的把握,也许能把它刹住,也许只能降低点下滑的速度。”对于开刀,我最大的顾虑也正在这儿。所以当马大夫告诉我,我的青光眼是“开角型”的,因而手术做的“通道”有可能长痂、会堵死时,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在等候上一家眼科医院的“住院通知”期间,一位退休的眼科主任也曾这么对我说过的,当时我很惊诧:收我住院的那位专家,对于手术效果的这种不确定性,如此重要的情况,却没有加以说明!我不做手术的决心就是打这下定的。

但我没对马大夫讲述这些,也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她的建议,便委婉地问:术后堵死、失效的概率多大?她说:“一半左右吧。”我又问:“那……还值得做吗?”她的回答很肯定:“值得做,因为,还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哪!”这句话说得很轻柔,但对我这个只知往坏处想的“死脑筋”,简直是“猛击一掌”,有点茅塞顿开之感。这时她又加了一句:“那是您的眼睛呀,给它一次机会吧!”

就这样,对那家著名眼科医院的手术说了“不”的我,几个月后却接受了另一家知名度低得多的医院的手术建议,而且心甘情愿。由此想到,医生对病人感同身受般的关爱,医、患之间平等、坦诚、充分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是多么重要!

我是2017年11月27日做的手术,很顺利很成功。至于将来,我想,即使有一天“渠道”真的堵死,手术失效了,白衣天使们为我治眼所做的一切,她们的真心诚意、尽心尽力带给我的感动和启迪,绝不会“失效”,因为这已然成为我晚年生活中的一件幸事,一段美好的经历,铭记于心。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