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09年06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疁城故事
2009年06月22日

陆俨少印象及陆俨少艺术院

阅读量:1620    本文字数:3282


陆俨少(右)与作者



陆俨少为本文作者所题“旷达”两字



陆俨少艺术院陈设的“晚晴轩” 李华成/摄



陆俨少的《雨外红意》图


在江南名园秋霞圃畔,座落着与秋霞圃建筑风格相近的陆俨少艺术院。6月29日是陆俨少艺术院开院10周年纪念的日子。

岁月荏苒,转眼间,陆俨少艺术院落成10年了。艺术院内,画展开了一个又一个,多少画家多少名流登堂入室陆续亮相,不仅让嘉定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浸润了艺术的气息,也让嘉定市民享受着书画艺术的阳光。

自陆俨少艺术院建成以来,我光顾甚少,但每每听到、看见陆俨少艺术院举办一次次书画展,或者偶尔路过,心中总会涌起感慨,与陆先生的交往以及筹建陆俨少艺术院前前后后的那些往事,总在记忆的“荧屏”上闪烁……

初识陆俨少

记得是1985年金秋时节,嘉定县文化局举办《家乡美》书画摄影展,其中有中国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先生的作品。展览揭幕不久,陆先生从浙江赶来嘉定观展,这时候我认识了他。

那一次,与之聚谈了一个多小时,得悉陆先生出生于南翔镇,自幼喜爱书画,经擅书画、通西画的前清翰林王同愈介绍,拜在著名山水画家冯超然的门下,画艺日进。他遍览祖国名山大川,抗战时期避难浙江上柏山,又辗转重庆避乱,抗战胜利后乘木筏沿长江返沪。解放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备受折磨,曾萌生自投淀山湖之念,并已经乘车至湖畔,终因不舍挚爱丹青之情,弃了自寻短见之举。后来,陆俨少应潘天寿之邀,赴浙江美术学院任教,辛勤耕耘、成就卓然。

这次畅谈,陆先生的遭遇让我有很多感触,于是在《深圳特区报》副刊上写了“历尽磨难终不悔”的文章。

此后,我与陆先生断断续续地有了交往。

情牵桑梓地

1988年夏,取得嘉定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县文化局在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陆俨少个人书画展》,这是陆先生第一次回家乡办画展,他显得非常高兴。考虑其画作珍贵,我与县公安局领导一起开了面包车去浙江取画。画展期间,县里又在古猗园为陆先生祝寿。80岁的陆先生行于南翔的小街曲水,追寻少年时代熟悉的踪迹,由衷赞叹家乡巨变,欣然命笔:“白鹤南翔,一飞冲天”;又去他夫人的家乡马陆寻亲访友,参观了一些乡办企业,援笔奋书:“驷马骝骝,马陆腾飞”。

2年后的1990年,我读《人民日报》(海外版)获悉陆先生已移居深圳,原因是60年的肺气肿哮喘病令陆先生不堪其苦,而南方天气晴暖、于病体有益。桂子飘香季节,听说他回杭州拍摄电影,我与时任县委办主任的徐玉龙驱车直奔华侨饭店,在陆先生下榻处与其交谈甚欢。那天,陆先生第一次流露了欲将毕生精品画作捐给家乡的心愿,其桑梓之情可见一斑。

回嘉定后,我们报告了此事,得到了时任县委书记王忠明的首肯。之后,我写了“晚晴”一文记叙此事,《解放日报》副刊朝花版刊用了。

耄耋仍创新

1991年元旦,《陆俨少个人书画回顾展》在深圳隆重开幕,现场花篮上百、贺者如云,除了广东和深圳的领导,浙江美院肖锋院长专程赶去祝贺,华君武、宋文治、徐子鹤应邀出席仪式观展,陆先生还邀请副县长童清仁和我代表家乡人前往出席开幕仪式。

画展上,陆先生自撰自书的一首七绝意味深长:“历尽坎坷见在身,行年八十尚精神。空余笔砚平生志,自比未堪后来人。”不甚理解此诗末句之意,求教于陆先生,他嘿嘿一笑说:“这句话看起来谦虚,其实并不谦虚。”

过后,我反复琢磨陆先生诗意,联系谢稚柳先生的评说:“俨少山水,缜密不失深厚,娟秀不失老辣……”又想起刘旦宅在陆俨少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陆老的画,现在又在变。原来是缜密、细致、工整,现在是宽松,显得更滋润,其创作趋势越来越年轻。”其时陆先生已83岁,却依然孜孜不倦、探索不止,其创新的精神、创作的成就,当代无人匹敌。难道这就是“自比未堪后来人”的本意么?出于对他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精神的钦佩,我写了“行年八十尚精神”一文刊于《上海老年报》。

筹建艺术院

我们是带着任务去深圳参加陆俨少书画回顾展的,那就是商洽筹建陆俨少艺术院之事。副县长童清仁代表县政府,我以县文联主席的身份“穿针引线”,还有县文化局的领导一同前往。尊重陆先生的意见,又考虑县里的实际情况,我跟陆先生分别代表双方在拟定的意向书上签字,陆先生有意捐赠60至80幅画作,另加数十万元资金,以弥补建院经费不足。

之后,为艺术院选址、建筑设计风格等事宜,副县长陈龙法和我以及建筑、园林设计工程师一起又去深圳,跟陆先生商议。

随后,县里成立了筹建陆俨少艺术院领导小组,专事建院事宜,整个过程耗力不少。因为陆先生要求艺术院为江南民居建筑风格,园内植树只选“国树”,不要“洋树”。而院址选定在秋霞圃一侧,艺术院的设计风格又必须与江南名园吻合、与秋霞圃协调。于是,嘉定建筑设计院几易其稿,又请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修改,才最终确定方案。

名家题院名

关于题写院名一事,值得追忆。

记得当时商议请谁题写“陆俨少艺术院”的院名,征求陆先生意见,他一下子就点了沙孟海。沙孟海是书法大家,我与他素昧平生,有些为难。陆先生说:“沙孟海跟我是好朋友,就叫他写。”夏日里,我手持陆先生的亲笔信和县文化局的领导驱车前往杭州,依着陆先生提供的地址寻寻觅觅,终于在一条深巷里找到了沙先生的住地。没曾想,其居室门上贴有一纸,告知沙家已迁至某处,我们又辗转寻访多时,才敲开了沙老先生的家门。

沙老先生有午睡习惯,其子让我们坐着等候,良久,沙老先生醒了,起床见我们,听得我们求其题写院名之事,又有陆先生手书信函,也不敢怠慢,当即答应过十天半月一定写好寄来,并且说:“陆先生让我题写院名,我是一定得题的。”

典雅晚晴轩

陆俨少艺术院座落在法华塔东、秋霞圃西,大门前花岗石叠垒的墙上镌刻着沙孟海先生题写的“陆俨少艺术院”6个大字。园内是中国式园林格局,曲桥、回廊、碧池、竹影、奇石,组合成自然、亲切、幽静的宜人景色。陆先生生前指定的一些花卉植于院内,还有块玲珑透漏、2多米高的太湖石引人注目,那是陆先生的画坛挚友刘旦宅先生亲自去宜兴购来、在艺术院落成之时赠送的。

在陆俨少艺术院内,按照陆先生画室模样布置了“晚晴轩”。起先,桌椅等物大多为仿制品,后来,陆先生的家人捐献了9件原物,使“复制”的画室更为逼真。

在半个多世纪中,陆先生曾取过很多斋名,比如:“万安草堂”、“就新居”、“自爱庐”等,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陆先生取了“晚晴轩”斋名,意为晚年重太平、能安居、可潜心于绘画艺术了。陆先生晚年的许多佳作都是在“晚晴轩”完成的;也是在“晚晴轩”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老年变法”的绘画理想。

走进“晚晴轩”,典雅的画桌上安放着陆先生生前使用过的笔墨纸砚;画桌后的墙上挂着陆先生自书的斋名及与夫人朱燕因的合影,一旁墙上还有陆先生与胡厥文、荣毅仁、宋文治、谢稚柳、刘旦宅等人的合影。另外,还陈列了陆先生的部分书札、手稿、画册等物件。环视室内摆设,一种与画坛大师交流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谢稚柳评价陆俨少说:“山动、水流、云飞,庶几读者能一见生机。尤为兴叹者,画中一笔一墨,无一不是来自前人,却又教人不能察辨其所从出。今古画苑,殊不多见。”刘旦宅则说:“前辈嘉定陆俨少先生,诗书画兼擅,可谓三绝。”

陆俨少先生的书画艺术,不愧为中国画界的翘楚;陆俨少先生不仅是嘉定人的骄傲,也是上海乃至中国的骄傲。

享有珍藏陆先生书画精品的艺术院,这也是嘉定人的幸福。

相关链接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冈祖,字宛若,嘉定南翔人。1926年考入无锡专科学校,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抗战时期流寓内地,1946年回故乡。之后,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陆俨少早年研读消化历代传统名家作品,滋养创作。对于前代名家,他一向不是无条件崇拜,主张“推陈创异、化古为新”。他认为:“即使是大家,一定有所长,也一定有所不足……我自己要有定力,不为名高所慑服,要心中有数,何者宜学,何者宜改,何者宜化,以我为主,目标既定,勇猛直前,罔计有他。”

于是,陆俨少求索不辍,“注意线条,研求笔墨点线,笔笔见笔,不欲以色彩取媚,绝去依傍,自辟蹊径,以开创新面目”,形成了“陆家云水”的独特画风。

陆俨少还是美术教育家,认为书画者应“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全国率先招收山水画研究生,培养了一批高水准的书画专业人才。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