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09年09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疁城故事
2009年09月07日

曹汝霖的虚实人生

阅读量:16893 本文字数:3830


历史幻化的光影 周华/摄


90年前的那场“五四”爱国民主运动中,仁人志士喊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国贼”主要指北洋政府中的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曹汝霖居首,而且是赵家楼的主人。那么,曹汝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还原历史,细细观察。

东渡学成“洋翰林”

今普陀、长宁交界之地,有一处地名叫曹家渡。明代永乐年间,举人曹守常一族由安徽歙县迁此定居,并形成村落——曹家宅。曹汝霖就是这支曹氏家族的子孙。据载,曹家也是上海地区绝无仅有的“三代进士”、“四代一品”的高官望族。

现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有座召稼楼。传说,明代工部右侍郎谈伦之子谈田建楼鸣钟,以召农耕。镇上,奚、谈、沈三姓是望族,建于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的奚氏礼耕堂,清末聘请陈行名士秦锡圭(字镇谷,号介侯,别署见斋)任教,年幼的曹汝霖、黄炎培曾在此就读私塾。

曹汝霖(1877—1966),字润田。生于嘉定。

1895年,18岁的曹汝霖考中秀才,随后进入汉阳铁路学堂。1900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早稻田专门学校、东京法学院(中央大学前身),法律政治科毕业,1904年归国。清政府在废除科举的同时,制定了“留学生考试章程”,吸引归国的海外留学生获取功名、为国效力。第一次经济特科的廷试录取了40人,曹汝霖考得第二名,成为“洋翰林”。曾任法律馆篡修官、工商部候补主事、民政部财例局提调。1907年,30岁的曹汝霖由于曾为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讲授时政问题,被徐世昌以“学识兼优,才堪大用”7次保举,意外被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召见。

讲解宪政慈禧听

1966年,已近90高龄的曹汝霖出版回忆录——《一生之回忆》,记录了当年他向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讲述宪政的具体情形。

太后(慈禧)正坐,皇帝(光绪)坐左侧,先由皇帝问,你在外务部当差几年?

对:臣由商部调外务部当差,才不到一年。

太后即将绿头签(绿头签上写明年岁籍贯出身现官,召见时先递)展阅,阅后即问,你是留学日本的,学的哪一门?

对:学的是法律政治科。

问:日本立宪是哪一年?

对:日本于明治十四年颁布立宪,到明治二十三年,才开国会。

………

问:听说他们国会里有党派时常有吵闹的事?

对:是的,因为政党政见不同,故议起事来意见不能一致。

………

太后将手轻轻地在御案上一拍,叹了一口气说:唉!咱们中国即坏在不能团结!

对:以臣愚见,若是立了宪法,开了国会,即能团结。

太后听了很诧异的神气,高声问道:怎么着!有了宪法国会,即可团结吗?

对:臣以为团结要有一个中心,立了宪,上下都应照宪法行事,这就是立法的中心。开了国会,人民有选举权,选出的议员,都是有才能为人民所信服的人,这就是领导的中心。政府总理,或由钦派,或由国会选出再钦命,都规定在宪法,总理大臣有一切行政权柄,即为行政的中心。可是总理大臣,不能做违背宪法的事,若有违宪之事,国会即可弹劾,朝廷即可罢免,另举总理。若是国会与政府的行策,不能相容,政府亦可奏请解散,另行选举。所以这个办法,各国都通行,政府与国会,互相为用,只要总理能得国会拥护,国会是人民代表,政府与国会和衷共济,上下即能团结一致。臣故以为立了宪,开了国会,为团结的中心,一切行政,都可顺利进行了。

太后听了,若有所思,半顷不语。

皇帝见太后不问,即说下去吧。遂退出殿门。

西原借款惹祸端

1913年8月曹汝霖任袁世凯政府的外交部次长。1915年1月,跟日本公使谈判“二十一条”时,袁世凯授意曹汝霖参与。1916年4月,曹汝霖任张宗昌大总统的交通总长兼署外交总长,并任交通银行总经理。段祺瑞上台后,曹汝霖继任交通总长,1918年3月兼任财政总长。

日本人西原龟三是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治军事顾问。为扩充势力,1917-1918年,段祺瑞不惜出卖国家权益,向日本大举借款5亿日元。其中,由西原龟三与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商办议定的就有:吉会铁路、满蒙四铁路、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森林和金矿、有线电信、参战、交通银行等8项借款,计1.45亿日元。这一借款的代价就是段祺瑞把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权益卖给日本。曹、陆、章是“二十一条”谈判和西原借款的当事者,被视为亲日派的核心人物。

“五四”躲在赵家楼

1919年的曹汝霖42岁,仕途腾达、春风得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5月,正是京城花红柳绿、百花争艳的春天,但1919年的5月,亡国的危机迫在眉睫。

5月3日,报载日本向中国索要青岛,情势危急,北京大学等高校学生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了千人集会。

5月4日下午1点,北京大学等13所院校3000余名学生汇集天安门,举着写有“归还青岛”、“青岛一失,中国必亡”等字样的旗子游行示威,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合约签字”等口号。2时30分,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从天安门出发,经过东交民巷至美国使馆门前,学生代表向美国使馆递交陈词,遭军警拦阻,反复交涉未果,气氛紧张。这时,队伍中有人喊:“去找曹汝霖算账去!”于是,同学们向赵家楼进发。

曹宅就是赵家楼,位于赵家胡同,共有4条门。赵家楼中西合璧,分东院、西院和中院3个院落,各式房屋50余间。

5月4日中午,大总统徐世昌宴请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作陪。得知学生游行的事,曹汝霖和章宗祥同乘一辆轿车驶入赵家胡同。

此时,曹宅已有警察50余人荷枪实弹把守防范。

曹汝霖回忆:“呐喊叫嚣之声,渐渐清晰……我即到东面去看家父。”“有顷,见白旗一簇一簇出现墙外,父嘱我躲避,正在这时,忽有一石块对我父飞掷过来,幸婢将身一挡,打中背脊。”

曹宅管家燕筱亭回忆:“(学生们)砸了半天门未砸开,后将窗户玻璃砸破进去的。先进去三四个人,进去的学生将门打开的。”第一个跳入曹宅窗户的是匡互生,他进屋后打开了门。“五四”过后,匡互生毕业回到湖南长沙楚怡小学任教。1920年出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破格录用了当时为师范附小主事(教员)的毛泽东到师范学校任课,并与毛泽东、何叔衡一起参加湖南“驱张(敬尧)运动”。

曾经有一说,当时曹不在家,学生们痛殴了章宗祥。其实,曹汝霖当时在家躲了起来。

“我于仓猝间,避入一小房。”“学生用铁杆撞开房门,问我妇在哪里。妇答,他到总统府去吃饭,不知回来没有?他们即将镜框物件等打得稀烂。我在小室,听得逼真。”

曹宅另一管家张显亭说,是学生们“用报纸、汽(煤)油将围屏点着的。”因为,“家有两桶汽(煤)油只剩一桶了。”

赵家楼东院书房中门被点燃后,火势迅速蔓延。曹汝霖换上厨役的衣帽,乘乱从后门溜出,逃往东交民巷的法国医院。

而本来被燕筱亭安排到地窖躲着的章宗祥听到“起火”的喊声,从地窖中跑了出来,不料被学生抓了个正着。

曹汝霖在回忆中写道:“他们(学生)见仲和(章宗祥)穿了晨礼服,认为是我,西装撕破。有一学生,将铁杆向他后脑打了一下,仲和即倒地。”北京日华同仁医院外科主治医生平山远证实:章宗祥头部挫创、全身扑打伤兼脑震荡。

这把火,烧毁曹汝霖宅邸及相邻的11间房。之后,同学们迅速散去,已是下午4点。

火烧赵家楼是“五四”运动的高潮。学生们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行动,震动了全国,“五四”爱国运动蔓延中华大地。

官方不见汉奸名

“五四”以后,6月10日,章、陆、曹3人被免职。

曹汝霖受刺激很深,发誓不再过问政治,愿做在野之民。他先住法国医院,后躲进同仁医院,不久搬到北海团城,闭门谢客。1919年冬,他又移居天津德租界。期间,往返北平和天津间,任井陉正丰煤矿公司董事长,1928年后寓居青岛。

抗日战争爆发后,曹汝霖曾表示要“挽回前誉之失”,拒绝在日伪政权任职,不肯再加卖国的罪孽。日军在筹组华北伪政权时,吴佩孚、靳云鹏(曾做北洋时期国务总理)、曹汝霖都在日本人的视野里。吴不干,遭日本特务毒死;靳云鹏坚辞不允。于是,日本人一度把曹作为总理大臣的理想人选,而曹不为所动。汉奸王克敏给他挂上“最高顾问”虚衔,王揖唐出任伪华北政委会“委员长”时,又给曹挂上一个“咨询委员”的空衔。曹汝霖怕于己不利,接受了新民印书馆董事长、“中日恳谈会”会长等职,但不到职视事,没有参与汉奸活动。

老报人徐铸成先生回忆,曹当“高级顾问”是蒋介石的主意,是让曹“打入内部”搞情报的。徐老认识不少北洋政府高层人物,不过此事他也只是“听说”而已。

1945年抗战胜利,曹汝霖致电蒋介石祝贺,蒋复电对曹表示慰问,这说明蒋不列曹为汉奸的。北平肃奸时,军统局曾向蒋呈上伪华北政府的汉奸名单,蒋特意将曹的名字剔除。总之,国民政府“官方”从未认定曹汝霖为汉奸。

日伪时期,曹利用与日本人的关系,曾办过一些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七·七”事变后,日寇在天津新车站用机枪扫射难民,曹的儿子曹朴转请父亲阻止,曹即出面给日军打电话说:“新车站住的都是难民,不是军人,并无敌对行动,为何要开枪射击这些无辜的老百姓?”日寇这才停止扫射,后由曹朴联系商会,在河北公园设收容所、粥厂,将难民陆续送走。

“五四”运动将曹汝霖推到了风口浪尖。之后,曹汝霖郁郁寡欢。尽管他深居简出,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和原谅他的卖国行为。据说,他儿子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没有同学肯与他同座,曹公子只好独桌。

“人生安份即逍遥,莫问明时叹不遭。赫赫几时还寂寂,闲闲到底胜劳劳。一心水静唯平好,万事如棋不着高。王谢功名有遗恨,争做刘阮醉陶陶。”每当有人拜访,曹汝霖都以宋人戴石屏的《述怀诗》表达自己的志向。

1949年,曹迁居台湾,后到美国。

1966年,曹年近90岁,其《一生之回忆》才肯公开出版。

书中谈到“五四”运动:“回想起来,于己于人,亦有好处。虽然于不明不白之中,牺牲了我们3人,却唤起了多数人的爱国心,总算得到代价。”“不明不白”似言轻了,但话语中,确实多了几份平和。

历史巧合的是,同样因为“五四”运动,另一位嘉定人——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为国为民据理力争,拒绝签字,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