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08年04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专版
2008年04月21日

一份档案 一段历史 一片真情

阅读量:1484    本文字数:1652


图一



图二



区档案馆馆藏:南宋“留光禅寺碑”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库藏档案



工作人员在对进馆档案进行消毒处理





区档案馆馆藏:嘉定文星阁丝织风景照像(上)、部分地方性报纸(下)


在区档案馆藏有123个全宗、149292卷档案、21103册资料,几乎每一份档案都藏着一个历史的故事,这些档案,既有民国时期嘉定的风俗风貌,也有嘉定农民“五抗”斗争、顾作霖烈士及外冈游击队的事迹,建国后档案则较详尽地记载了嘉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月出版的《寥天一鹤》(半月刊)等63种地方性报纸,都很有特色。

4月26日是市第二个档案馆日,档案征集、利用与市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让我们一起走近档案,了解历史。

40张旧照:青春记忆留存故乡

前不久,年逾九旬的诸亮教授将珍藏多年的本人及家人的40余张旧照片无偿捐赠嘉定区档案馆。诸亮,原名诸燮亮,是原嘉定练西诸氏望族传人,教授级工程师。他此次捐赠的照片中有一张极具历史感: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国破家亡之际,一段艰辛而又矢志不渝的教育救国情怀。照片是诸老先生父亲诸懋孚与廖世承等人1939年5月为筹备国立师范学院补拍的合影(见图一)。诸懋孚在照片后记中简要叙述了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廖世承被当时国民政府任命为国立师范学院筹备主任,于1938年8月约请照片中人从上海辗转香港取道桂林后到达湖南,最终选定当时的湖南蓝田李园为国立师范学院院址,并在同年的12月1日开学,力争为祖国培养有为青年。

在这40多帧照片中,还有许多珍贵的人物影像,如诸老先生本人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北平大学求学期间留影、诸老家庭生活旧照、其父母及亲属照片、诸老工作照片等。在这些家庭特质鲜明、个性突出的影像中,折射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近一个世纪的变迁与奋斗,也从一个侧面印证我们国家曲折前行、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

一幅旧照,涵盖的内容也许远远超过一段文字的深刻叙述。诸亮老先生无偿捐赠的这一组照片,是普通人的历史记录,更让我们后来人了解了过去时代的点点滴滴。细微之处见真实,我们每个人不经意的记录,在后来的岁月里,也可能成为不可多得的档案信息。

结婚证:历经73载沧桑岁月

花好月正圆,鸳鸯戏水欢,一个安琪儿吹起了金色的喇叭;另一个串起了两颗同心永爱的真心,“结婚证书”几个桃红勾金的大字在孔雀开屏背景衬托下灿烂如新,A3开面的铜板纸微微泛黄,但上面的宋体小楷清晰可见。

周天一夫妇的这张73年前的结婚证,现保存在区档案馆内,也是该馆最早的结婚证档案。连同这张结婚证一起保存的,还有当年周天一夫妇与主婚人、证婚人及男女傧相在嘉定县中心民众教育馆大礼堂前(即现今嘉定博物馆孔庙明伦堂)合影照片(见图二)、50年金婚纪念照片、60年钻石婚纪念照片、儿孙绕膝的全家福照片等。从风华正茂的翩翩佳人到耄耋老者,一组照片档案记录了携手相伴的平凡人生路,也反映了时代变迁的脚步。

摄于1935年的结婚照场面宏大,庄重典雅,透露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当时的上海正处在“一二八”与“八一三”抗战的间隙,欧洲大陆战火纷飞,中国民族资本迅速发展,市民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当时民国政府提倡“新生活运动”,主张“移风易俗,改变铺张浪费之恶习”。当事人周天一先生曾回忆:“这次新生活集体婚礼,事前县里曾做过普及宣传工作,那天又是国庆假日,同时天气晴朗,所以轰动了全县。本镇人和四乡农民前来观看者特别多,礼堂内外人山人海,仪式开始至礼毕,鞭炮高升响声不绝于耳……县方准备了扎彩球的轿车替代花轿,我俩坐上轿车在嘉定县城内外兜了一圈,路旁的观众不时向我俩招手致意……”

1935年的婚礼热烈隆重,1985年的金婚欢欢喜喜,全家福照片中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男士脖间的领带,女士项中的金项链,让人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激昂的精神气质。1995年,两位老人迎来钻石婚纪念,60年甲子一轮回,重披婚纱的老俩口让人羡慕又感动。

现在,两位老人先后作古,但他们捐赠的结婚证及婚礼照片,在区档案馆得以永久保存。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