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03年09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汇龙潭
2003年09月09日

“读书”与“下笔”

阅读量:1114    本文字数:635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些人文章写不好,总以为自己书读得太少,于是又破费购书,埋头硬啃,但结果往往并不如愿。

所谓“读书破万卷”,无非就是要博览群书,知识面开阔些。但是读得多,并不等于就是“破”,如果只是跟在人家书的后面转,并无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就是读书再多,也没有用,根本谈不上“破”。所以,“破万卷”者,就是读书能“吸收”,有自己的见解。

中国古代的一些藏书家,虽家中蓄书无数,但真正成为文学家或思想家者少见;相反,许多终身落魄、颠沛流离家不蓄书者,却能写出一些传世之作。

西汉的大汉赋家司马相如死后,汉景帝以为他家中一定藏有不少奇书珍籍,就派人去索取,结果其妻子卓文君说他一本书也没有,只有自己写的一些文稿。东汉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后汉书》说他“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直到晚年,他才退居乡间潜心著书,写了《论衡》85篇。明初前七子之一的徐祯卿,《明史》也记载他“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其诗“镕练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由此可见,作文的高下,并不在看书或藏书的多少,主要还在于对书的吸收、消化;在于读者的见解深浅和对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我们看了一本书,与其全篇背诵,那还不如在某一点上能有自己的一点心得或体会。把这些心得和体会用文字记载下来,就是文章。久而久之,随着见解的日益增进,思路的日益宽广,文章的水平也就自会不断提高,从而逐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程度。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