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02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汇龙潭
2002年11月12日

陈四益其人其文

阅读量:978 本文字数:844


陈四益像 丁聪画


近日,又淘得了一本陈四益兄于早几年出版的《新百喻解》,我的书橱里他的著作已有好几种——《瞎操心》、《乱翻书》、《轧闹猛》、《古话今说》、《权势圈中》等,有他送给我的,也有我自己购得的。每本都有著名画家小丁(丁聪)、黄永厚、方成等人的漫画相配,堪称图文并茂的双璧,令人爱不释手。

陈四益的名字并不陌生,并与之神交已久。上世纪80年代初,在《读书》月刊上,每每可以读到他与丁聪合作的“新百喻”、“唐诗别解”等系列文画相生、风格独具的精彩之作,读之令人难忘,掩卷令人深思,而与四益联系交往却是前不久的事。

四益家族世居嘉定城内,他的姑姑陈楚平、成也竞姐妹都是很早参加革命的知名文化人,她们的生平传略记载于新版《嘉定县志》。抗战爆发后,四益的父母流寓四川,1939年,四益生于成都,因四川古称益州,故名四益。

1962年,他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文艺理论教员。1972年,离开复旦,在湖南一家化工厂劳动,认识了同在那里劳动的名记者周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作者之一)。周原介绍他进入新华社,从记者一直干到《瞭望》周刊副总编辑。编辑之余作杂文、随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直至成为饮誉海内外的杂文大家。

四益的文,有文言,有白话,还有“诗曰”,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杂文体。他的文章中常常透露出上海嘉定的风骨和四川嘉定的麻辣味,学养深厚,文风尖锐泼辣,于世事每多评议,在鞭挞社会腐败丑陋现象时,如匕首投枪,被读者和文坛誉为“杂文中的‘焦点访谈’”。谓予不信,试举一例。世纪之交时,他发表了《在世纪的门槛上》一文,文中说:“推翻皇帝是上一个世纪的功绩,而告别‘万岁’,则是下一个世纪的课题。”寥寥数语,内涵无穷,发人深省。

四益对故乡有着浓醇的感情。他是从小津津有味地听祖母讲着“秦状元树旗杆——碰定”之类的歇后语以及小囡桥、城隍庙等故乡的故事长大的。抗战胜利后,他回到故乡生活过一段时期。在他给我的来信中,他动情地写道:“我的故乡是上海嘉定,而我在四川上小学的地方也叫‘嘉定’(即乐山),可见同‘嘉定’二字结缘不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