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六点钟
钱萍玲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我抬头一看钟六点正。准是儿子,我习惯地抓起听筒。“老妈!今天好吗?”儿子的声音清晰而又响亮,“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被批准参加小班长自愿队了。8月11日先去宜兴集训,8月16日回校……”“你能行吗,儿子?”我还是忍不住地打断了他。“啊呀!老妈,我是想让老东北他们在家多呆几天……再说,大学生军训一生能有几回?当小班长的经历更是难得!……我相信,在兵营里,我一定能捕捉到更多的写作灵感。”听得出儿子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快乐和自信。我默默地倾听着儿子天南地北的闲话。六点十五分,“亲情六点钟”结束了。
搁下电话,我不禁为儿子捏了一把汗:胖墩儿子能受得了这份热吗?跑、走、跳能协调吗?儿子生性不好运动,从上幼儿园起体育就一直是他的弱项。中考、高考体育测试,他老爸急得在试场旁的大楼上足足陪站了一个上午。
到了大学,儿子在巨无霸云集的群体里,倘若体育不算总分,学习成绩遥遥领先。还记得,上学期为了应付体育考试,儿子整整三个晚上都没有离开过图书馆、电脑房,一篇长达17页的体育论文获得了全班独一无二的满分,儿子以笔试弥补了技能不足,总算赢得了男生总分第一。这回儿子选择了小班长,不仅自己操练要过关,还要协助教官指导一班同学,我能不担忧吗?然而,儿子期盼经风雨见世面,在物竞天择中增强求生的能力,作为父母又怎能去挫伤他鼓翼直冲云天的雄心?
“叮铃铃!”又是新一天的“亲情六点钟”:
“老妈,感冒好些了吗?老爸不在,别忘了关煤气……”
“老妈,入党申请书我已经交了,明天上午我们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生死抉择》……
“老妈,这个星期只好又不回来了。”
这就是“亲情六点钟”的故事,我每天都读着这美丽而幸福的故事,她不仅仅使我与儿子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使我这个步向中年的母亲,对生命、对责任有了新的感悟。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3796号
备案/许可证号: 沪ICP备150119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