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5年06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2:综合新闻
2015年06月02日

看“聚乐轩”如何撬动221支团队

阅读量:1195 本文字数:979

本报讯  日前,2014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名录揭晓,其中就有被称为“区域文化活磁铁”的嘉定镇街道聚乐轩群众文化管理委员会。在群众文艺参与需求和硬件资源间不平衡的情况下,街道通过文化自治的方式,探索出一条“四两拨千斤”的新路来。

“聚乐轩”的成立源于“幸福的烦恼”:嘉定镇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严震华介绍,为了让“中心”设施的使用率提升,街道多年精心培育,到2012年时形成了211支百姓文艺队伍,然而此时工作人员发现,场子不够用了!团队排练要“抢”教室,上舞台展示要“抢”档期,矛盾开始凸显。另一方面,“中心”仅有15名工作人员,且经费有限,难以支撑所有团队的管理服务,也让一些团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能不能依靠群众自治的方式缓解难题?思考谋划之下,一个社会化管理组织——聚乐轩群众文化管理委员会应运而生,下设音乐、舞蹈、戏曲等6个专业分会。

“聚乐轩”能干啥?它首先是个“设计师”。来来往往的群文团队何时用何处的场地,都由“聚乐轩”提供管理和服务。这么多团队间会不会摆不平?“聚乐轩”还是个“柏阿姨”:在安排之前,它依照活动频次、团队规模、获奖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团队评为数个等级。综合活跃度高的团队,自然能比“僵尸”团队获得更多的活动时间,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由于在“聚乐轩”里进行等级评定的都是各个专业领域的“老法师”,各团队对此也相当“买账”。小团队有无“翻身”日?“聚乐轩”里还有一支文化指导员队伍,对有需求的团队进行指导,只要你认真排练,“升级”也并非难事。但同时,为避免“虚报军情”等情况,“聚乐轩”还有一支“文化巡防队”,巡防队员暗访记录,作为参考。

有这么好的管理服务平台,得花多少钱?除了少量的维护费用外,“聚乐轩”几乎没花一分钱。节省的不只是钱。15名“中心”工作人员如今已从繁杂的团队管理服务中抽身,在幕后提供指导和后勤保障。而随着“聚乐轩”成为“区域文化的活磁铁”,越来越多的团队竞相来“中心”排练、展示,目前已吸引了221支队伍。有了这么多资源,几年来上海市民文化节安排在街道的各类活动,几乎都由“聚乐轩”担当组织主力。与此同时,“升降级”、“指导队”、“巡访”等一系列制度之下,不少群众文艺团队学会了记台账、定制度、守时间,走上了正规化之路。严震华认为,这才是“聚乐轩”更大的创新意义所在——真正实现“造血”,让百姓文艺团队的路走得更“敞亮”! 

记者  管文飞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