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需要爱和责任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世界的未来。那么,父母就是创造希望、缔造未来的核心群体。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父母,是对自己负责,对孩子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
因此,身为父母,要明白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主动学习,科学育儿,在理解爱和教育真正含义的基础上,培养出眼里有光、内心强大的孩子,然后放心看着他飞远,去拥抱全世界!
父母管孩子,不需要上岗证,它是天经地义的“天职”。
——@唐友明
好父母也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梅常青
做父母是自然规律,一般人达到一定年龄都想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引导孩子积极向上。
——@顾继荣
作为父母,要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给孩子提供一个足够安全、自由的空间,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和探索。
——@小甘
为人父母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深深的责任。现在是一个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父母们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也会慢慢落后、慢慢淘汰,观念也可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家长也需要与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陈慧
父母“上岗”的两堂课
父母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必然要求其具有各种相关的知识技能、某些特质和品性,“父母”当得是否合格,体现在下一代身上。我觉得,“父母”要获得上岗证,必须先上好两堂课。
上岗证第一课:思想随身份的转变而转变。成为父母后,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身角色需承担的责任以及做好不断付出的准备,要一以贯之。隔代抚养是目前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我能体谅青年父母因工作原因把小孩托付给长辈照看,但绝不能原谅他们当“甩手掌柜”,休息时只顾自己玩乐,或整天埋头看手机不肯多关注一会儿孩子。隔代抚养不是义务,既然自己决定生出下一代,就必须有所改变、有牺牲、有付出,这是最基础的,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孩子的成长负责,当自己真正开始为做好父母努力时,更能体会到父母的爱与感恩。
上岗证第二课:行为随思想的成熟而成熟。最近,网上不时有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而气倒、利用孩子做童模赚钱、孩子不堪批评而自杀等一些消极信息出现,从中可看出父母需掌握的职业知识还有很多,亲子关系、心理学、教育学……如何让孩子热爱生命、独立主动、不畏挫折、崇敬知识,我想父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以身作则,展现出的行为能让孩子引以为榜样。比如有位宿管阿姨与儿子一起考上研究生,就是传递了这一精神。
当父母思想上做好角色转变、行为上愈发尽职时,他们就已成功上岗,如要达到优秀,则需保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状态。
张欢
孩子是父母的放大镜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生孩子就有资格做父母”,做父母是自然禀赋,无师自通。但也因此出现了不少教育误区:包办过多、事事为孩子做主、只重视孩子学习,还出现打骂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老师。天生赋予父母爱的权利,爱自己的孩子,但不是保姆,不仅要在孩子年幼时提供一日三餐和金钱,还要具备一个做父母的素质和亲子教育的专业技能。
孩子能否成为有用之才,都出自父母的教育是否成功。因此,面对如此重要、神圣的“职业”,光靠“无师自通”是不行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伟大学问。而在我国,无论婚前还是婚后,我们普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的育儿教育。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孩子天生就是一块美玉,全靠父母的雕琢。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也为了教育的科学高效、民族的未来,有必要建立一些家庭学校,对父母进行专门化的系统教育。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以报名参加学习、听课,并按孩子年龄段,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使每位家长都尽量掌握最低限度的教育学知识,教育技巧,直到他们的孩子成年。只有这样,才能使父母成为合格称职的好父母,才能履行起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孩子是父母的放大镜,美与丑都将在孩子身上被放大;反过来说,孩子也是父母的名片,做一个永远有“上岗证”的父母吧。
姜宗仁
上岗证不能成为合格父母的标志
持证上岗是各行各业的要求,有了上岗证,就说明有了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具备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条件。但是,上岗证并不是做好工作的保证,取得了上岗证,并不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同样,就像做父母,即便需要培训上岗后才有生养孩子的资格,但养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能保证父母的一纸上岗证就可以让孩子快乐无忧地成长?在利欲熏心的情况下,一纸上岗证对父母的约束力又能持续多久?
记得著名文学家老舍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虽然教过自己的老师有二十几位,但真正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虽不识字,但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虽然老舍的母亲不识字,但依靠身教的力量,也影响了他的一生。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这些母亲都没有取得上岗证,但是她们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给予的陪伴和正确指导,成了塑造孩子完善人格的法宝。还有,好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他们哪里知道有上岗证一说,却用自己的做人准则,影响着子女,为各行各业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给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因此,上岗证不能成为合格父母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即便父母取得了上岗证,也不能一劳永逸,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才能陪伴孩子好好成长。一个爱孩子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设局限,正确引导,只要孩子是喜欢的、快乐的,从事的职业对社会有益,就应该给予支持、鼓励。
吴晓霞
教育者先受教育
现在接产医院常规都设有孕妇学校,要求孕妇定期接受产检,定期接受医生的指导,并接受系统的孕期保健教育。大多数孕妇都认真地学习,因为她们知道这些知识用得上,且关系到她们本人及家庭的未来。
同理,对年轻的父母是否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教育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对年轻的父母和即将成为父母的新婚夫妇进行相关教育是必要的,对其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能起到有益的作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构想。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当父母固然也可以无师自通,但当一个好的父母则是需要经过学习与教育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很多家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这说明孟母有很高的眼界与很好的教育理念,所以育人者自身需先受教育,自己都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想要教育好子女也难。
对年轻的父母如何进行教育呢?比如说可以借助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手机来进行,开发一个手机APP,从申请结婚登记时就开始进行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培训,由浅入深地进行梯度教育。可以用大家喜闻乐见和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吸引人,让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让每一对父母都能成为祖国花朵合格的培育者。
儿童强则国强,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而对年轻的父母加强教育与培训就可以补上儿童早期教育相对薄弱而又十分重要的一环。
周海龙
父母是伟大的职业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这样的视角,是从父母培育孩子的能力来讲的,也表现了他对不少不称职父母的谴责。若将父母作为一项职业,似乎具备正常的生育功能就能上岗,可对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则是因“父母”而异了,且父母们都是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为教育蓝本,免不了失误或犯错。
所以,卢梭说:“孩子生而为孩子,但父母却并非生而为父母。”因此,要成为优秀的父母,关键是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长要努力奋斗,成为孩子的榜样,引领孩子的目标向高向远;要积极学习、穷尽智慧,引导孩子的灵魂向善向好;还要对育娃路上的挫折客观分析、理性面对,对犯的错误及时纠正、认真解决;更要一路奔跑、一路坚持。
成为父母,何尝不是一项伟大的职业,甚至事业。这项工作没有唯一评分标准和职业认证,只有孩子和父母间互动中的感动,以及孩子与父母一起成长的乐趣,点点滴滴陪伴在人生旅途中,激荡在彼此心中。
韩韩
让父母“自然上岗”
做父母要不要有上岗证?难道真的要有上岗证才能做父母,没有上岗证就不能做父母?我持反对意见!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没有一个朝代是需要先有上岗证,才能生孩子的。有了孩子,父母就自然而然上岗了,承担起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因此,做父母、抚养孩子,都是在实践中学出来的。初为人母、人父,在抚养孩子时,好多事情不懂,问问父母公婆、问问亲朋好友、在实践中学习,慢慢就会了,并不需要专门培训。
其实,所谓上岗证,是根据从事的不同工作、不同要求,经过学习培训考核,检验每个人的工作能力,看能否胜任,从而发放的证明文书。可当父母的,就算考试合格了,获得了上岗证,在实际生活中打骂孩子、甚至虐待孩子,就一定能避免了?
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多数都被父母打骂过,我们不也都长大成人了吗?有的经过自身努力,考上了高等学府,找到了好工作,有了满意的收入,成了国家的栋梁。这些成绩的取得,难道就因为我们的父母有上岗证?都说有天下有“三百六十行”,但父母这个“岗位”是天下最多的一个岗位,不胜任也得胜任,需要每个父母自身的努力。
做父母,上岗证没必要,但必须多看些关于培养教育子女的书籍,多和子女沟通交流,多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的情况,就容易了解子女在想什么、想要做什么了。
梁占兵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3796号
备案/许可证号: 沪ICP备150119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