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10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疁城故事
2020年10月27日

教育世家 毛氏父子

阅读量:17785    本文字数:3299

陶继明

毛经学像

毛震伟像

嘉定西乡的望仙古镇(今属外冈镇),因明万历二十七年(1559年)跨顾浦建迎恩桥,又名望仙桥,故而得名。望仙历来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不乏世家望族。

毛氏家族就是近代望仙的一户文化世家,五代均有人从事教育事业,成就斐然,影响深远。

转型成文化世家

毛氏家族原籍江苏溧阳,清咸丰二年(1860),因太平天国运动,毛氏家族南下避难,流寓至嘉定,后在望仙镇老桥东堍北首定居,此后便落籍于嘉定。

毛氏家族以做小生意开始,勤俭发家,后又经营糟坊和染坊起家,置办田产,成为殷实人家。由于家族重视教育,后逐渐转型为文化世家。

毛氏迁嘉后的第二代毛贻源,字涤川,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于清光绪十年(1884)考中秀才,又经岁、科两次考试,学业优秀,被补为廪生。

之后,毛贻源因乡试落第,就在望仙镇开设了私塾,以教书为生,主要教授学生习读四书五经等传统学问。

或许是受他的影响,毛贻源的儿子毛经学(字西璧)、毛经文(字玉戛)、毛经羲(字记雨)、毛经野(字体才),孙子毛震午(字烨中)、毛震伟(字仲磐),孙女毛震洖、毛震仓,曾孙毛嘉明、毛嘉亨、毛嘉燧、毛嘉焕、毛嘉禄、毛嘉齐,玄孙女毛坚琼等都是教师,或从事过教育工作。毛氏家族可称为教育世家。

复旦骄子毛经学

毛经学(1887-1945),字西璧,以字西璧行世,为毛贻源长子。他从小聪颖,读书用功,有“神童”之誉。幼时,他随父亲在自家开设的私塾就读,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学问的基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16岁的毛经学考中秀才,父子秀才,在家乡传为美谈。

然而不久后,清廷就诏告废止科举制度,开始向现代教育转型。毛经学也顺势转学现代科学知识,后考入了位于直隶太仓州的江苏省立第四中学求学。

之后,马相伯等有识之士,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的前身)。毛经学十分向往,随即考入复旦公学正学文科系求学。

在复旦公学求学期间,毛经学与反清志士于右任、邵力子等为同学,长期来往频繁。与另一位同乡学长陈传德的关系尤为密切,他们深受进步思潮的熏陶,追求民主宪政。

毛经学学业优秀,名列前茅,又精于英文,于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在民国十九年(1930)复旦大学25周年校庆典礼上,毛经学获复旦公学高等正科名誉文学士学位。

毛经学曾有过积极入世的政治抱负,想干一番事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内外交困的清廷,为了维护自己的长久统治,下诏预备立宪。嘉定西部地区由于有毛经学、陈传德等受到西方文明思潮洗礼的年轻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率先成立了“地方自治预备会”。宣统元年(1909),清廷又颁发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宣统三年(1911)九月,在嘉定孔庙明伦堂成立了“县自治会”,毛经学被选为正议长,陈传德被选为副议长,他们都成为当时嘉定的风云人物。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嘉定光复,县议事会即告中止,前后仅一个月。

民国三年(1914)3月,实行乡镇政权机构改革,嘉定划分为1市18乡,望仙桥乡和钱门塘乡并为嘉定县第三乡。毛经学为乡董(即乡长),至民国六年(1917)4月,共任期3年。

11年后,即民国十七年(1928)4月,老学长陈传德出任嘉定县县长,他诚挚邀请毛经学出任嘉定县教育局局长,以助他一臂之力。同年12月,毛经学担任嘉定县教育局局长。但他在第二年4月就离职了,在任仅短短4个月时间。

相比从政,毛经学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育事业,他先后在太仓四中、复旦附中任学监及国文教员、南洋中学任地理及历史教员。毛经学在复旦附中从教长达30年之久,所授语文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不请假迟到,深受时任校长李登辉(字腾飞)的器重。

毛经学有着很深的复旦情结,又能诗擅文,民国二十二年(1933),在庆贺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生日时,他曾赋诗一首《腾飞老师六旬大庆》,全录于下:

母校创立,二十八载。

半生努力,惟师则然。

最先长校,曰马曰严。

教务教科,惟师是兼。

师初返国,不娴国语。

请人教学,无间寒暑。

开始三年,亲承教诲。

财力不逮,辍学一载。

免费复校,敢忘师恩?

又复一年,乃别师门。

师有骏德,我其则之。

师有硕学,我或得之。

学问道德,启我后生。

后生克继,桃李争荣。

瞻彼马师,寿届期颐。

祝我夫子,同此年耆。

梧桐生子,竹复生孙。

子子孙孙,教泽长存。

今兹介寿,共举一触。

祝我夫子,万寿无疆。

此外,他还著有《三十年来之复旦附中》《马(相伯)先生之言行》《复旦校史》等文,是记录复旦早期十分珍贵的文献史料。他的《复旦校史》一文,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时,被编入《复旦杂忆》一书,是打头文章。

1945年,在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初现的时刻,毛经学因突发心脏病逝世,终年59岁。

华师大二附中开创者毛震伟

毛震伟(1913-2008),字仲磐,以字仲磐行世,为毛经学二子,生于望仙,从小受到毛经学的言传身教。

民国十九年(1930),毛震伟从复旦附中毕业后,考入了复旦大学生物系,之后获理学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教师的一生。

民国二十三年(1934),毛震伟任光华大学附中生物教员。同年暑假,在他22岁时,就撰写了《卫生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先后兼任过育英中学、广澄高级药校、坤范女中、务光女中、东南中学和辅仁中学等校的教师,分别在光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新中国学院任生物学助教、讲师、副教授。

抗战期间,上海沦陷,光华大学附中改名为“壬午补习班”,由他在“孤岛”主持学校工作。

1950年,毛震伟任光华附中教师。之后,光华附中和大夏附中合并,改制为华东师大附中,他除了担任教学工作外,还兼任教导主任。1954年,升任附中副校长,主管学校教务工作。1957年春,被评为上海市第一届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

1958年夏,毛震伟被任命为华师大二附中校长,负责华师大二附中的筹建工作,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办校条件十分艰苦,他带领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校园。华师大二附中作为华师大的教育实验基地,除接受师大各系教育实习外,并进行高中分科,两年学制等多项教改实验,取得了教育改革的宝贵经验,提高了教育质量。同时,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下乡劳动。在毛震伟的组织领导下,家乡的徐行公社成为了华师大二附中的学农基地。建校仅2年,即1960年,华师大二附中在上海市文教群英会上就获得“上海市文教系统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1963年,距离筹建仅短短5年时间,毛震伟就已经把这所年轻的学校,带到了上海基础教育的第一方阵,创造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奇迹,被市教育局确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实现了学校历史上第一次飞跃,为学校日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毛震伟成为当时上海中学校长中仅有的4位“一级校长”之一。1978年,华师大二附中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

毛震伟在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被选为虹口区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和人民委员会委员,普陀区第七届人民代表。还曾担任过普陀区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多次担任民进区委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此外,还多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1977年,毛震伟正式退休,但被华师大二附中聘请为校长顾问。退休后的30年里,他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热爱的学校和学生,始终关心着华师大二附中的建设和发展。即便是学校东迁浦东以后,他也总是积极地参与顾问团活动,每次活动都精心准备并认真写好发言稿。

毛震伟善于思考,勤于笔耕。1983年,他主编的《中学生物课实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还在华师大二附中40周年校庆时,写下了《二附中建校初期的回顾》长文,连载于华师大二附中校报。2002年,他又写下了《1934光华附中-1958华师大附中的历史回顾》,在华师大一附中校报上连载,是珍贵和重要的文献资料。

毛震伟一生从教70余年,其中近50年的时光是和华师大二附中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一位学者型的校长,博览群书,通晓多门学科。他什么课都能听,什么课都会评,听课后细致的分析、精到的点评令人折服。他求贤若渴,积极组织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华师大二附中成为优秀教师的荟萃之地。

毛震伟更是一位教育家型的校长。他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包括乔石、尉健行、姚依林、刘玠、周禹鹏、杨定华等一批栋梁之才。

为纪念华师大二附中首任校长,2018年,华师大二附中60周年校庆时,在校园里矗立起的毛震伟塑像,将永远留在他亲手创办的学校里。如今,在毛震伟的故乡,也办起了“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是对这位先躯者最好的纪念。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