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新城:破茧“化蝶”,重塑升级
从196米高的嘉定保利凯悦酒店,俯瞰整个嘉定新城(马陆镇),远香湖如一颗璀璨翡翠镶嵌其中。围绕远香湖,有保利大剧院和嘉定区图书馆,被戏称为嘉定的“三件套”。
清晨在远香湖边散步或慢跑,欣赏烟波浩渺的湖景;洒满阳光的午后,和孩子一起在最美图书馆静静阅读;夜晚脱去一身疲惫,走进保利大剧院,在光影中来一场艺术享受……这样的新城生活,让首批入住居民王伟心生欢喜。“‘三件套’只是新城配套设施的代表,如今这里商场、医院、学校都有了。”王伟说,再也不用像刚来时那样,做什么事都要往老城跑了。
诚然,现在的嘉定新城,有美景、有配套,已逐步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功能全面提升”转变。回首“十三五”,嘉定新城正按照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走上“化蝶”之路,为成为上海未来发展最强劲的增长极而发力。
过去,郊区新城更多承担着疏散人口、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但随着市域空间格局的重大变化,新城被赋予新的更大职责使命。2016年,上海公示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嘉定新城升级为“城市副中心”,功能布局也逐步明确:以南北走向的沪嘉高速和浏翔公路为界,由西向东分别为包括马陆社区在内的新城核心区、定位为产业城区的新城东区和浏翔公路以东的生态保留控制发展区。
“化蝶”之路,难免波折。当时的嘉定新城,城市形态已基本形成,居住功能更突出些,但产业导入和比重还远远不够。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改革,随即见诸于行动。推翻辖区内各私营城“五脏俱全”的壁垒,整合资源,盘活产业招商、服务一盘棋……2017年起,大刀阔斧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将新城企业服务中心、上海希望经济城、上海沪嘉私营经济城等多个部门和单位进行整合,率先在全市实施“专业招商、精准服务”,成立了统一的招商一部、二部、三部以及产业发展、投资服务和税管“三中心”。原先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的现象,逐渐被“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取而代之。而“三部三中心”服务平台,提供的政策扶持、创新孵化、金融支撑、人才保障等优质配套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这里创新创业、茁壮成长。
在此背景下,致力于培育创业公司的上海创源新城科技有限公司,选择落户嘉定新城。“这样的选择绝非偶然,我们看中的正是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公司总经理程悦坦言。2017年6月,嘉定新城与创源新城科技、清华企业家协会合作的“创源新城TEEC上海中心”项目投入运营,当年就获得上海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资质,且仅用15个月入驻率就达至95%。
有产业就有就业机会,然而如何留住优秀人才,不让新城变“卧城”,成了“破茧”的关键。近年来,嘉定新城着力打造“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提供人才落户、创业支持、政策补助等全方位一揽子人才服务。今年,还启动了千万资金引人才计划,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谋划、同开展。
打造便捷的交通环境,提升交通枢纽能级,不仅能为留住人才添力,也是嘉定新城“化蝶”为上海大都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支点。嘉定新城一方面正布局推进“西向”的铁路安亭北站和“北向”的嘉定北站两大枢纽建设,另一方面准备启动两站之间区域线建设,着眼“内畅外联”。这样一来,未来结合轨交嘉闵线、嘉闵线北延伸规划建设,以及既有的轨交11号线,嘉定新城交通枢纽可形成对长三角近沪城市的辐射扇面。
随着产城融合的深化推进,城市功能品质也逐渐从量变到质变跃升。“十三五”期间,大融城、宝龙广场、万达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先后运营,辖区商业配套不断完善。不仅如此,今年4月,随着疫情防控向好,各商业体也各出奇招,以发展夜经济、线上线下融合发力等多样化销售模式,促进经济发展。而一度因疫情暂缓的“化蝶”进程,也因此被注入新活力。如今,嘉定新城正围绕远香湖打造2.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未来,这里将成为嘉定新城展翅高飞的新动力。
通讯员 陈宇
展望
嘉定新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马陆镇党委书记刘骏:“十四五”期间,嘉定新城(马陆镇)将紧紧抓牢新城新一轮建设发展机遇,深入践行“人民城市”发展理念,以“五型经济”为导向,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聚焦两个重点区域建设,引领实现新城版本升级和功能重塑。
新城核心区将以远香湖为核心,加快提升环境设施及公共服务的品质和能级,加强研发创新产业功能植入,打造“远香湖会客厅”和总部园区,形成更有向心力的中央活动区。
新城东区将以轨交嘉闵线站点及沿线开发为契机,推动区域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健康医疗、智慧家居、大消费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全力打造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3796号
备案/许可证号: 沪ICP备150119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