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种不下,全区休耕土地增加
本报讯 记者从区农委获悉,目前,全区水稻收割已基本完成,但受天气影响,小麦种植已过最佳播种期,受淹地块将以休耕为主。截至12月11日,全区小麦播种面积减少近6000亩,休耕土地比往年有所增加。
在嘉定工业区雨化村,原本计划种植小麦的1000亩良田,实际只有400亩完成了播种。“因为天气原因,加上绿肥种植失败后转为休耕的面积,今年我们休耕面积已近2000亩,直接经济损失已达42万元。”雨化粮食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这还不包括开春后整理休耕土地的成本。”
“目前,小麦种植已过最佳期,也没有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了。”农业技术人员坦言,“就算增加用种量,明年亩产也不会太高。”据测算,小麦正常生长期需要180天,按往年“三夏”工作的时间安排,留给现在小麦的生长期不足160天。为了不耽误明年的水稻种植,休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在华亭,趁着12月初的晴天,农户们抢种了一批小麦,每亩地还特意多播了一次麦种。可12月10日的大雨,将本已经晒干的农田再次淋成了“水田”。“雨一下,估计刚播下去的麦种又要淹死一大半。”农户翟先生说。
12月11日,记者来到华亭镇亭苑粮食专业合作社,农户们已经在水田里,一铲一铲地人工开沟排水。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这些地前些天刚播下种子。积水后,用于开沟的机械下不去,但如果不及时把水排干,刚发芽的麦种就有可能“淹死”在水里,为了“急救”,只能人工开沟(见左图)。“我们已经组织人手下地开沟。但是,一人管理50亩,估计2天才能整理完成。”合作社负责人无奈地说,“其余无法耕种的地块在整理后,也将列入休耕计划。”
而在已经种下的小麦中,农户们也动足了脑筋。今年,华亭试种了2个小麦新品种——罗麦10号和华麦5号,其中华麦5号在华亭扩大试种面积至1000亩。“此次试种品种皆为高产品种。以华麦5号为例,今年实测亩产约450公斤,相比传统扬麦产量更高。”技术人员表示,将不断探索新品种,将天气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减至最小。
记者 李华成 文/摄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