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9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热词
2021年09月07日

在田间“撒欢”,乐哉美哉

阅读量:2977 本文字数:3267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现代人往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你知道,嘉定的黄草收割是不需要用镰刀的吗?有经验的农户只要把黄草茎两边的皮一撕,再一拉就能拔出来了。也许,曾经在田间“撒欢”的你,也有很多乐事趣事记忆深刻。

 

我和姐姐的“乐园”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生活久了,有时候会特别向往宁静清新的田园生活,没有高楼大厦,只有蓝天白云,处处都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我很幸运,如今奶奶家还保留着几亩田地,这也成为我和堂姐每次节假日回去玩耍的“游乐园”。

小的时候,每次去奶奶家,几乎都能碰上奶奶去田里干活,那时候我也学着奶奶干活的样子,拿着锄头尝试刨土,不是举起放下的力气根本无法撬动厚实的泥土,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无法将锄头从泥地里“挣脱”。虽然力气活不行,但摘菜可是我的拿手项目,尤其是在冬天的早晨,去田地里找到被霜覆盖的青菜,用手抱住青菜外围根部,稍稍用力一转就能连根拔起。霜打的青菜分外甜,更别提在土灶上用菜油一翻炒,每每一盘青菜上桌,我和堂姐都会上演一场激烈“争夺战”。

奶奶家门口的井也承载了许多欢快的回忆,比如堂姐和我总喜欢争先恐后地挑起浇田的工作,每次从田间回来大家蹲在井边冲洗蔬菜,天热用井水冲洗双脚最后演变为“打水仗”……

村里人都开玩笑说,我和堂姐回去就像“鬼子进村”一样,不把自家奶奶的田地扫荡一番不罢休,有时候还打起邻居家田地的主意。到了甜芦粟收获的时候,看着邻居田里一根根拔地而起的芦粟,我们灵机一动,趁着正午烈日时分,两人斗笠一戴,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人两手拖着芦粟就往家里跑。甜芦粟每一节的口感是有差异的,靠近底部较粗的部分口感较酥,入口清香;靠近顶部较细的部分口感则脆,汁水更甜。

小时候在田里“撒野”的回忆如今还历历在目,或挽起裤管玩泥巴,或抓个田鸡钓龙虾;和小伙伴们滚过草地,游过池塘,偷过玉米地瓜;也会爬高处,摘果子,躲过猫猫。虽然因各种原因,我从农村的矮房搬进城市的高楼,但奶奶家还保留着几亩田地供我们放肆玩耍,这也使得我对于农田的印象依旧美好又缤纷。

 陆佳琪

 

重拾田间那一方小世界

 

在城市里的生活,每天都看着高楼林立,窄窄天空;每天都步履繁忙,行色匆匆,时间过了一天又一天,几乎都忘了自然的味道与生活的气息。前段时间去崇明玩了一圈,呼吸着一草一木的本色清香,记忆大门被瞬间打开,好多回忆一涌而出。

回想童年,田野是最熟悉的玩伴,小小的我就喜欢蹲在田野上,好奇地探索着这一方世界。那时的我,还是个喜欢光着脚满田野地撒野奔跑的小女孩,会在枯草上躺成大字,不介意搞脏衣裤;会玩泥巴弄得满身都是,把脸涂成小花猫;会忘我地蹲在地上,在绿叶底下寻找觅食乘凉的小昆虫;会花半天时间观察蚂蚁搬家,还手动给它们增加难度。

犹记得小时候我家客堂间吊灯的灯罩边上,燕子每年都会来筑巢,缘于一次我和小伙伴淘气将一只“误打误撞”飞进来的燕子关了一阵儿,没想到后来燕子就在我家的厅堂安了家。奶奶说:“燕子是有灵性的,来家筑窝会带来福气,不能去干扰和驱赶它们。”为了方便燕子出入,奶奶还专门在窗上留了一个洞。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燕子都如约而至,好不欢快。

那时每到夏天,家里人就越发忙碌起来,施肥、洒药、除草、浇水……到了鸡毛菜长成熟的时候,妈妈白天会把菜一把一把割好,到了晚上再装进篮子里。记得那时我上小学,一家人在客堂间装菜的时候,我就在一旁写作业,看着妈妈熟练地把鸡毛菜一圈圈往篮子里装,装到高度比箩筐高出一半的样子,拿根绳子一扎,菜就成了一个“宝塔型”。

掰玉米,摘果子,挖蚯蚓,割稻谷……有关田间地头的记忆在我的生活中渐行渐远,但那段肆意奔跑,无拘无束的时光,早已化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蓬蓬勃勃。

王丹丽

 

错把小麦当韭菜

 

十四岁那年,我随母亲一起去舅爷爷家里玩。他家在黄山脚下,门前有一片旱地,地里种的都是绿油油的蔬菜。舅爷爷便让我和他的孙子小玉一起去门前地里割些韭菜回来。

一到地里,一片绿油油庄稼和蔬菜令人神清气爽。于是,我扬起镰刀割了满满的一篮子“韭菜”凯旋而归。快到舅爷爷家门口时,大声喊道:“舅爷爷,累死我了,韭菜都割好了”。舅爷爷闻声跑出来,一看篮子里“韭菜”,惊叫道:“让你们割韭菜,怎么把小麦苗割回来了,哎呀,你们这俩个小鬼,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和小玉异口同声道:“地里都是一片绿油油,分不清哪是小麦苗、哪是韭菜。”舅姥爷说:“我带你们去地里,教你们怎样区分小麦和韭菜。”到了地里,舅爷爷指着左边说:“这边是韭菜,右边是小麦。从形状上看,韭菜叶子要比麦苗长,麦苗表面有细小的毛,就像人的汗毛,韭菜没有毛,麦苗比韭菜薄但较短。从叶子叶片数量上看,麦苗的叶片一般比韭菜密。从朝向看,麦苗叶子向上的角度一般没有韭菜大,韭菜叶片朝上,麦苗向外……”舅爷一番讲解后,我终于分清了小麦和韭菜的区别。

虽然这事已过去了四十年,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梅常青

 

让我知苦而俭的“蚂蟥疤”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很早的时候,我就学习了这首诗,知道农民伯伯在地里辛苦劳作,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其实,农民种粮食并非只有流汗的辛苦,还有双腿“钻蚂蟥”的痛苦。妈妈初中毕业在华亭务农,因为外婆年纪大了,妈妈总是一边插了自己的水稻秧苗,另一边跑到外婆那一侧帮她。我问妈妈当时插秧苦吗?她说:“当时年轻,也不觉得苦,但有时候蚂蟥会钻到腿上,所以妈妈腿上都是一个个疤,现在依旧清晰可见。”蚂蟥是吸血的,钻进去挺痛的,每当这时候,外婆就会用土方法把蚂蟥驱赶出来。妈妈指着“蚂蟥疤”说:“你看,农民伯伯种田不容易,一两米十两力气,你要懂得珍惜。”朴素的她们每次吃饭总舍不得扔掉剩饭剩菜,这种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精神无形中也感染了我。

现在,妈妈较少去华亭的田里了,但每当她晚上洗脚,露出她的小腿时,总能看到一个个小的蚂蟥疤,让我知苦而俭、懂得珍惜。

顾姚星

 

“盗”花生

 

作为一名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做了很多农活:除草、灌药、摘辣椒、摘棉花、刨花生、掰玉米、收麦子、捉棉铃虫……面朝黄土背朝天和读书接受教育就在不同频道切换。

但你知道一类特殊的农活——“盗”花生吗?它不是偷,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捡漏”。花生是生长在地下的,植物根系四处蔓延,在集中收获之后,总会因为土质或者其他原因,一部分留在地里。我小的时候,大家空余时间就会拿着小锄头、挎着小篮子去“盗”花生。它呈现几个特点,一是那些去“盗”花生的都是老年人或者小朋友,因为青壮年要去干大活,不会从事这种耗时间收获少的劳动;二是从事劳动的地点不局限自家土地,很多都是去别人家的地里,大家也都约定俗成“不管不问”,谁多刨就算谁的,这也更增加了额外“收入”;三是“盗”花生不同于摘能看得见的果子、也不知道哪一小锄头能刨出来,所以会充满更多未知的期待,每次从土里翻出来一个或几个饱满的花生,总是非常开心。那些能安心顺着一个地方、下手频率快、持之以恒刨的人会收获更多。

那时,父母去干农活后,我和同学们就会去“盗”花生,最喜欢去的是那些位于葡萄园中间的花生地块。深秋的时候,葡萄架不但可以遮阴,也总会有主人遗漏二茬鲜葡萄或者已经晒成的葡萄干,一边塞到嘴里吃,一边摘一点放到自己小篮子里,增加了“盗”花生的乐趣。 

王小满

 

七嘴八舌

 

扎稻草人、挖红薯、种菜等农田里的快乐,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有机会体验到了。不过,嘉定现在有一些乡村游,都有类似的体验活动。 

——vvily

秋天是快乐的季节,以前我们农村的孩子称之为“红薯假”,因为可以帮家人收秋。其实,最主要是可以在田间疯玩,那是我们的天地。   

——栀子

曾经挖了2个多小时的土豆,腰酸背疼腿抽筋,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伯伯的辛苦。 

 ——有一片天空

相比父辈和祖辈,我们对于农作物的了解知之甚少。而真正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对于勤奋与学习这两大人生最重要事情的态度变了。   

——程刚

分不清五谷,未必是什么大事。但明知自己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非但不感到羞愧,也没有任何想要弥补这一知识漏洞的想法,就很耐人寻味了。

——牛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