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乡愁诠释文化自信
顾崟涛
1984年10月18日,已经97岁的嘉定籍外交家顾维钧,在美国的寓所里写下两句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时他眼中的月亮,亦是他记忆中家乡的月亮。
乡愁,对于嘉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是静谧远长的练祁河水,还是人来人往的州桥老街,抑或是金沙河畔倒映出的斜阳……嘉定,这座八百年的老城,留下的不仅是陈旧的遗迹,更是那些金戈铁马、刚毅不屈的民族脊梁。
上海文化出版社发行了一套《嘉定文化丛书》,其中一本书名为《疁城春秋—嘉定史话》,深深打动了我,令我伴随着文字的起伏,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该书作者是嘉定地方史专家陶继明,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挖掘、保护嘉定的地方史殚精竭虑。撰写此书时,他已经年逾七旬,因长期操劳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到了不能握笔的程度,却终是一字一句完成了全书,只期笔有千秋业让更多人知晓嘉定的历史。
该书撷取了嘉定历史上24个重要时刻,文风流畅、不疾不徐,如一碗清茶,多少百舸争流、鼓角争鸣的桥段,竟也被调和得委婉动听。书起嘉定成县、科举教化,如丝竹管弦之声般悠扬;中篇浓墨重彩地讲述了明代抗倭、嘉定三屠的故事,荡气回肠;尾部又叙述了淞沪抗战、嘉定解放的历史时刻,大有“雄鸡一唱天下白”之感。
尽管嘉定素来以文风昌盛而闻名。但于光远却说:“嘉定是一座骨头最硬的城市,这里的人威武不屈。”事实也恰是如此,或如侯峒曾、黄淳耀般城破而殉国,或如吕炳奎游击战智斗日寇,在民族大义上,嘉定从来未曾有过任何妥协。这座城市的人,更是将出将入相、剑胆琴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塑造出了中国传统爱国文人的形象。
嘉定的故事,是中华民族脊梁的缩影;嘉定的乡愁,是回荡在历史中的浩然正气。“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读懂了这些,也就理解了顾维钧何以在期颐之年,仍然心系故乡。
乡愁能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家乡的回忆,更是精神力量的传承,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内在的文化自信。五千年的历史,给了我们足够多的沉淀,通过文化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精神。盛唐时,我们从不吝啬将文化、技术分享给来自日本、大食、波斯的留学生;明初时,郑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将文化交流遍及亚非大陆;只嘉定一隅,明清两代便有3位状元、192名进士,钱大昕、王鸣盛所开创的“乾嘉学派”,更是对后世的国学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
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守住了我们的乡愁,就是守住了精神家园。中国的文明从来没有式微,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我们向世界输出的,也不再是产品和技术。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让中华文明惠及世界,这才是文化自信最好的诠释。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3796号
备案/许可证号: 沪ICP备150119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