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5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汇龙潭
2023年05月17日

踏水车

阅读量:3871    本文字数:700

姚 鸣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村里的乡人用肩挑手提平整土地的方式,经过三年努力,将一片二十多亩的旱地,改造成能种水稻的水田,并决定用“踏水车”提供水源。

踏水车由车架和车身两部分组成,纯木质打造,凹凸镶嵌,找不到一根铁钉。生产队在水田靠近河浜的岸上,搭了间能遮阳避雨的草棚,将车架安装在其中。车身横空在小河与草棚之间,一头伸入小河之中,另一头与车架连接。车架为竖着的木架,有两层,上层是根桁木,是供踏车人扶手的;下层是车轱辘,一根粗大的主轴架在两端的木质轴槽上,主轴上镶着八对脚踏板,能供四人踩在上面。车身是一个长长的凹形水槽,两头各有开口,一头汲水、另一头出水。水槽内布满上百片木片,呈等距离链状式串在一起,形似龙骨。

脚踏车水时,人们跨上车架,双肘伏在桁木上,两只脚踩在踏板上,用力上下来回踩动,转动的车轱辘的木齿轮带动水车的龙骨,从而拉动链状式的木片,将河浜中的水汲入水槽。满车的水便汩汩而上,源源不断地冲进水沟,流入稻田。

从五月水稻育秧开始,一直到秋收开镰水稻登场脱粒,队长排好班次,大人们轮流踏水车给稻田供水。有一回,轮到父亲去踏水车,我去给他送饭时好奇爬上了车架。刚上去我就后悔了,两脚不是踩空就是踩偏,没等父亲吃完饭,已大汗淋漓,直喘粗气。见我一副狼狈相,父亲笑着说:“踏水车不仅是件体力活,更是件技术活,需要巧妙地利用车轱辘的惯性,掌握好转动的幅度和时间,脚一上一下自然往下蹬。真正做到人在车上,脚下生风,轴轮飞转,水花飞溅,这可是个胆大心细、熟能生巧的过程。”

一晃近六十年过去了,水稻灌溉不再用水车,被现代化器械所取代。不过,那时乡人们踏车水的场景至今仍闪烁着淳朴与智慧的光芒,深深映在脑海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