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8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疁城故事
2023年08月30日

顾吉生:学徒出身的工商实业家

阅读量:5056 本文字数:3450

陶继明

 

顾吉生

 

原坐落于人民街的廖家大院已移到汇龙潭公园内

 

1948年的嘉定普济医院主楼及化验楼

 

1980年代初的嘉丰厂车间(徐征伟 提供)

 

顾吉生(1886—1963),名兆祥,字吉生,以字行世,实业家、慈善家。嘉定城南人。从小在上海当布店学徒,后开布店、经营常州大纶久记纱厂。回嘉定后,筹建嘉丰厂、创建华兴永记电气公司等现代企业。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创办嘉定普济医院、嘉太宝三县救济院等,成为嘉定的一方贤士。

 

从小学徒到创办实业

 

清光绪十二年(1886),顾吉生出生于嘉定城南大街的一户清寒之家。顾吉生,名兆祥,字吉生,以字行世。他聪明早慧,但因家境贫困,只读了3年私塾,就辍学了。后经熟人介绍,年仅11岁,就跟着同乡去上海谋生。

经熟人介绍,顾吉生进了位于咸瓜街的协成乾棉布号当学徒。协成乾棉布号由嘉定同乡廖世荫开设。廖世荫是清廷刑部主事、直隶候补道,其父廖寿丰为晚清浙江巡抚,家境富裕,实力雄厚,家宅位于嘉定城中著名的“廖家大院”。所以,协成乾棉布号规模较大,店员颇多,布号专营时髦的进口洋布,受到百姓欢迎,获利颇丰。

顾吉生少年老成,尊重师傅,吃苦耐劳,好学不倦,小小年纪就显露出经营之才。廖世荫十分赏识他,其子廖家驹只小顾吉生4岁,两人关系十分亲密。很快,顾吉生就从学徒晋升为营业员。协成乾棉布号在外面的一些事务也由他揽下。渐渐地,他成为一名熟悉业务、掌握行情、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能手。

1911年,协成乾棉布号遭受火灾,损失巨大。廖世荫因年事已高,无意继续经营,顾吉生觉得是个机会,顺势从廖世荫处以低廉的价格,盘下了沾有水渍的布匹。没想到,经过他一番细心地整理后,布匹得以出售。顾吉生也因此收获了第一桶金。

1912年,26岁的顾吉生集资开设“协兴棉布批发字号”,店址位于宁波路(近河南路)福绥里8号。同年,顾吉生受聘于英商茂隆洋行,任棉布部经理。从此,他积累了众多人脉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逐步在上海同业中有了一定名气。

1924年,上海的商品市场为外国列强所垄断,日本纱厂、外国洋行遍地林立,洋货充斥泛滥,民族经济陷入绝境。眼看着祖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顾吉生萌生了实业救国的想法。他打算由棉布经销转向纺织工业,然后用本国的产品,打破外国列强垄断中国经济的局面。

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他立即找到廖家驹商议相关事宜,然后两人就去了江苏常州,盘下大纶久记纱厂,由廖家驹任董事长,顾吉生任总经理。该厂设备陈旧,管理水平落后,与先进的日本纱厂差距很大,但在经营实践中,顾吉生积累了一定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10年后,廖家驹因病不能工作,正巧常州实业家刘国钧看中大纶久记厂,廖、顾两人商量后决定将其转让给刘国钧。刘国钧接手后,又将厂名改为大成纱厂。不久,年仅35岁的廖家驹病逝,顾吉生决定回乡寻找机会,创办实业。

 

参与创建嘉丰厂

 

1934年11月,为振兴地方工业,顾吉生与嘉定籍实业家陶继渊、朱吟江、张颂周,以及政要顾维钧、张家璈等13人,集资80万银元,决定在西门外创办嘉丰纺织整染股份有限公司。1949年后,该厂易名“嘉丰棉纺织厂”(简称“嘉丰厂”)。

嘉丰厂是一个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厂设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一致推选时任中国银行总经理的张家璈任董事长,银行家张颂周任监事长,顾吉生任总经理。顾吉生在经营实业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结识了留日的纺织工程师汤所均,力荐汤所均任嘉丰厂厂长兼纺部工程师。

在顾吉生的精心筹划下,嘉丰厂从日本进口当时最先进的全套机械设备,对工人进行严格的职前培训。1936年1月,嘉丰厂投产,时有纱锭一万两千枚,布机216台,之后规模不断扩大。为方便联系各地的客户,嘉丰厂还在上海市河南中路吉祥里28号设立了办事处。

嘉丰厂内广植各种花木,环境整洁,货物堆放整齐,道路宽敞畅通,每个车间两旁还有绿荫环抱,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工厂。除车间外,办公室还是一幢幢水磨青砖的小洋房,煞是好看。短短几年,在顾吉生的精心经营下,嘉丰厂成为了嘉定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著名现代化企业,其生产的“丰鹤牌”市布、细布、士林布,选料精细,加工精良,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其声誉远超日货龙头细布、英国兰凤细布,为我国的纺织工业树立了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嘉丰产品仍然盛名不衰。1961年6月,被周恩来总理特批为中国第一个出口棉布免检产品。嘉丰厂的经营理念总结成“16字嘉丰精神”,即:“虚心好学、严细成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嘉丰厂的劳资关系也较和谐,工厂建有规模较大、环境整洁的职工食堂,可摆放几十桌,还配有纱窗、纱门、吊扇等,就餐氛围良好。顾吉生经常会去检查卫生和伙食,还与职工同桌吃饭。那时,职工是8人一桌,5菜一汤(3荤2素一汤),他曾自豪地说:“嘉丰厂的管理思想和做法,其他厂没有,这是嘉丰厂的特色与首创。”

顾吉生还总结了4条治厂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是用人重才,坚持专家治厂,能人管理,不搞家族世袭;二是进行集体办公,采用在一个大办公室内集体办公,减少管理层次和不必要的扯皮,提高工作效率,并尽量精简管理人员。当时厂里有千余名职工,管理人员仅12名,既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益。从1936年到1956年清产核资公私合营时,嘉丰厂的资产总额提高了24倍;三是重视技术培训,新工人进厂首先要灌输“质量至尊”的思想,要按统一的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巡回线路和操作技能培训,保证产品质量;四是注重职工福利,在厂内建造集体宿舍,并设立文化娱乐室、福利消费合作社、体育场所、托儿所以及医务室兼设病房等,还在车间内配置排风排气设备,保护职工身心健康。他曾说:“纺织女工很辛苦,要三班倒,每班8小时,巡回跑,每个挡车工都至少要走三十多里路,工厂要保证她们休息好。”为此,他还特意提议在厂区内建造分班集体宿舍,确保每个职工都有一个休息床位。

此外,顾吉生还参与创办商业银行总行、华兴永记电气公司,为振兴家乡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主任委员的刘靖基,高度评价顾吉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一生崇德、崇信、崇善,品格刚毅,才智过人,治厂有方”。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作为出身清寒的实业家,顾吉生在功成名就后,收入颇为丰厚,但他的日常生活依然保持着简单节俭的状态。他对弱势群体的艰辛生活有切身的感受,因而体谅和同情底层劳苦大众。他热衷于慈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并致力于兴办教育。

每逢年节,他都会在百忙之中对乡间的贫病寡孤,挨家挨户送钱送粮。他曾担任华洋义赈会副会长、国际救济会会长、上海普善山庄董事、闸北育婴堂董事。他对家乡的慈善事业更是亲力亲为,倾注了无数心血。

1947年,他代表嘉丰厂与地方著名人士潘指行、金鼎康等人筹集资金,建立了新型的西医院――嘉定普济医院,聘请德高望重的留美博士葛成慧任院长。嘉定普济医院也就是今天的嘉定区中心医院前身。

他还发起成立“树德会”,收养孤儿。他还积极参与红十字会活动,于1924年担任首届嘉定红十字会副会长,并先后多次向红十字会捐款。每当嘉定发生灾难,都能看到他踊跃的身影。他还与旅沪嘉定人士合办收容所,收留在沪的嘉定籍无家可归者。为造福乡梓、方便人们出行,他独自出资铺设了一条嘉定至南翔的石子路。这些义举让他成为嘉定远近闻名的乡贤善人。

顾吉生还富于民族气节。嘉定沦陷时期,侵华日商曾多次要挟他一起办厂,均遭其拒绝。他说:“做人要有骨气,宁可关厂,绝不与日伪合作。”为避免与日本侵略者接触,他毅然决然离开上海,流寓越南,后又辗转回到上海,避居于德国人开的饭店内拒不见客,直到日商公开宣布不再与嘉丰厂合作。

新中国成立后,顾吉生曾任嘉定县政协特邀代表。他继续热情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响应政府号召,捐款创办承德中学、外冈中学、人民中学等,总额达数十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十分可观的巨款。此外,他还把在嘉定的私宅无私地捐给国家。

1963年,顾吉生走完了他的一生,终年77岁。

顾吉生教子有方,门风清廉。祖孙三代均与“工商联”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其子顾鼎玉高中毕业后就入嘉丰厂工作,曾任嘉丰纺织厂协理。1954年,赴安徽芜湖,筹建芜湖纺织整染厂,任副厂长,并任民建芜湖市委主任委员、工商联主任委员,后担任芜湖市政协副主席。

顾吉生之孙顾永熙,从小随顾吉生生活。受到祖父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橡胶厂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调至上海市化工局工作,后又调至上海市工商联,任市工商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顾永熙既是中共党员,又是民建会员,他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加强工商联基层组织、注重会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亲自制定目标管理规则和各部室工作职责,认真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推动国内外经贸交流和协作,为社会各方称赞。1988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殊荣。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