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0分钟”治愈快节奏的生活
最近“20分钟公园理论”很火,大意是在你觉得压力很大的时候,就去公园溜达溜达,或者干脆找个地方坐下来,呼吸公园中带着植物和阳光味道的空气,身心很快就会放松下来。
其实,对不同的人来说,20分理论的治愈地点各有不同,有人喜欢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感受烟火气息;有人喜欢安静如寂的图书馆,享受独处的美妙;也有人爱去满是文物的博物馆,与过去进行一次谈话……
我的“多巴胺”厨房
闲居不问世间事,柴米油盐最解压。对于爱做饭的人而言,下班的快乐,始于灶前的忙碌。当生活在都市的人们,费心寻找“20分钟公园理论”的实践地点时,我已在自家厨房奏起锅碗瓢盆的协奏曲。
精致的烹饪环境是制造美食的前提。为此,我将厨房装修设计成一个多彩的空间。薄荷绿的橱柜和纯白色系的集成灶相配,白桃粉与柠檬黄的小方砖混搭原木风的置物架,加上绘有卡通猫爪的灰色地毯和各类可爱的器皿,一键解锁“多巴胺”烹饪美学。
温馨的厨房是我的治愈地。回到家,洗净的新鲜蔬果在案板上竞相登场,红色的朝天椒、紫色的甘蓝、绿油油的红薯叶、纹理分明的牛腱子肉……简单的家常食材呼唤着双手去创造。此时此刻,话不多说,用心做饭。我扔掉手机,关闭“工作脑”,暂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沉浸在制作美食的满足感里。
做饭是一种轻松愉悦的自我表达。厨房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地方,仅需持续练习,你就能享受烹饪之趣。我曾是一枚厨艺小白,常常因不会挑选食材和缺乏基础的烹饪知识,做出难以下筷的“黑暗料理”。油水四溅的混乱、大火收汁烧糊锅底、摆盘时忘记调味,在一次次的“翻车”中,我反复尝试,烧菜水平不断进阶,逐渐可以游刃有余处理食材,得心应手施展厨艺。当下,暑热难耐,步骤烦琐的硬菜拙于上手,按照我的经验,一道酸酸甜甜的梅子排骨、一碗无油清爽的捞汁小海鲜、一碟泡椒藕带拌木耳和水煮毛豆,恰到好处的荤素搭配,足以让全家人胃口大开。
在油锅的滋滋作响中,菜蔬泛着诱人的色泽,食物本真的香气被充分激发,扫除一身的疲惫。经过在厨房的一番劳作,冒着锅气的菜被端上桌,家人围坐,亲情在一饭一蔬中融化。在我的眼中,只要厨房有烟火,人间就有欢声笑语。
董红
在时间的缝隙里寻找治愈
在喧嚣与繁忙交织的现代都市生活中,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方净土,那是灵魂的栖息地,是疲惫时得以喘息的港湾。对我而言,这份宁静与治愈,不在于清晨公园的鸟语花香,也不在于午后图书馆的静谧时光,而是那夜幕低垂时,城镇街道上独有的温柔与深邃。夜晚的城镇街道,以它独有的方式,缓缓抚平白日的喧嚣,成为我心中不可替代的治愈之地。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白日里的繁忙与喧嚣逐渐沉淀下来,城镇的街道换上了另一副迷人的模样。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刻,踏入这片宁静而神秘的世界。漫步在街道上,柔和的路灯将路面映照得温馨而宁静。光影交织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与白日截然不同的时空。街道两旁的店铺,有的已经打烊,紧闭的大门背后仿佛隐藏着无数的故事;有的还亮着灯,透出的温暖光线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
街边的小吃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摊主熟练地翻炒着食材,烟火气在空气中弥漫。我会偶尔驻足,买上一份热气腾腾的小吃,品尝着那熟悉的味道,感受着简单的快乐。那一口口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温暖了心灵。路上行人稀少,偶尔与擦肩而过的路人相视一笑,那短暂的眼神交汇中,似乎传递着一种默契和理解。没有了白天的匆忙和冷漠,这一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拉近了许多。
我喜欢倾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响,那有节奏的声音仿佛是我与这座城镇的对话。每一步都带着我走向更深的宁静,让我忘却了工作中的烦琐和生活中的压力。街道边的老房子,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些爬满墙壁的藤蔓,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一扇扇窗户里透出的微弱灯光,让我想象着屋内人们温馨的生活场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有时候,我会坐在街边的长椅上,抬头仰望星空。繁星点点,璀璨夺目,让我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自身的渺小。
夜晚的街道,是我心灵的避风港,是我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一片宁静绿洲。它以独特的方式治愈着我,让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毛佳凯
先喝杯咖啡再说
20分钟公园遛弯放空,治愈一整天的疲惫,成为很多上班族共同的认知体验。
上班族紧绷的弦,总需要松弛的时候,但每个人获得治愈的地方却各不相同,或选择烟火气的市场,或安静可独处的书店,或一次文化之旅,于我而言,在咖啡店是一个可以让我身心放松的好地方,如果能够约上三五好友,更是可以为自己加满油。
上海是全世界拥有咖啡店数量最多的城市,平均每2个月咖啡店就会有一次迭代更新,即便是连锁咖啡店,也有不同的装修风格,走进每一家咖啡店,都是一次不同的体验。作为一名咖啡爱好者,我更享受的是咖啡店中的“慢时光”。浓郁的咖啡香、精致的小点心、好听的音乐、好玩的周边,在咖啡店中一切都是美好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咖啡店中洽谈工作,咖啡店成为很多人的移动办公场所。这是因为,在这里工作也带着一份惬意,一份闲散,咖啡机磨豆的声音夹杂着背景音乐和服务员的叫号,展现的是与办公室截然不同的氛围。走进一家咖啡店,混乱拥挤的心灵依旧能塞下一杯咖啡,那是内心的声音在告诉自己:“嘿,没什么大不了,先喝杯咖啡再说。”
费晓晓
音乐生活家
有人喜欢通过释放购物欲快意潇洒;有人爱宅家追综艺、刷手机、打游戏,精神快充云端畅游;也有人爱旅游,打卡所到之城的“建筑阅读”……而音乐是我的治愈之所,让我移步换景、转换步调频率,感触不同场域中的微辛和温热。
音乐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被三分之一块生日蛋糕糊满脸颊,就像一段氤氲热烈的陪伴,就像时钟刚刚走过20分钟。
音乐之于聆听者岂止是创作者单方面输出的介质,它会渗透到我日常的各种缝道中来。比如,在音乐中冥想。音乐冥想比传统的瑜伽式冥想更轻松简单,适合忙碌纷繁的现代人,尤其是冥想初学人士。一段肆意流淌的轻音乐或白噪音,如大自然的风声、热带雨林声、海浪声……闭上双眼深呼吸,让身心潜入律动的声波,使之得到彻底的放松和休憩。又或者挑选一张迷你专辑或EP,让声波铺满全身,任由山风吹拂你的发。无论古典乐、爵士乐、摇滚、流行歌曲,它们都能拥着你滑入平行世界,任舒卷自由的云与月裹装崖壁上不熄的星。
当前,跑步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运动环节,而用音乐搭配运动,不仅能提升运动效能,连锻炼的过程都乐趣倍增,动力无穷。嘉定老城区的环护城河步道是难得的“嘉”门口跑步圣地,称得上是可以一圈跑足5千米的“世外桃源”。对于初级跑步者来说,仅需20至30分钟的时间,即可启动身体的脂肪燃烧模式。此间,选一曲节奏明快的音乐作为跑步的BGM,让自己的步伐和上耳机里的节奏。心肺伴随乐曲或快或慢,由音乐引领的轻量级“HIIT(一种高强度间歇训练方式)”自定制运动套餐在不经意间诞生了。
作为生活方式的音乐无所遁形于我生命的海绵里。无论数字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总是通过寻找实体物提示音乐的真实存在。音乐可以是美酒佳肴、黑胶唱片、夏夜烟花……而一阵自由的风和怦怦的心跳又有什么区别呢?音乐给予的“20分钟”不仅是治愈之所、存在之所,之于我,它是一种生活方法论,一种自带论调的思考方式。
汤辰霞
一页释压,图书馆心灵小憩
在繁忙与喧嚣交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仿佛置身于无尽的波涛之中,心灵如同久旱的田地,渴望着甘霖的滋润。而图书馆这个知识殿堂,悄然间成为了现代人寻求心灵解脱、减轻压力、治愈自我的一片绿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正如陶渊明诗中所描绘的,图书馆仿佛是一处超脱尘世的净土,外界的嘈杂在这里被温柔地隔绝。踏入其内,轻柔的脚步声、偶尔翻动的书页声,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淡淡墨香,共同编织成一首宁静的乐章,让紧绷的神经逐渐松弛,压力也随之消散于无形。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在这里,独处成为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没有手机的打扰,没有社交的牵绊,你只需静静地坐在某个角落,或许还会想起王维笔下的那份超然。凝视窗外的风景,或是沉浸在书海之中,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纯粹的独处时光,让心灵得以自由地呼吸,与自我进行深刻的交流。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的名言在此时显得尤为贴切。在图书馆这个充满智慧与启迪的空间里,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让内心变得更加丰富和深邃。图书馆中的书籍,正是心灵的甘霖。每本书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精华,每段文字都可能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柔软。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与作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那些关于人生、爱情、梦想的思考,如同春雨般滋润着心田。
当感到疲惫不堪、压力大时,不妨走进图书馆,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在这里,你可以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体会“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安宁与美妙。
梁鑫
七嘴八舌
相比城市夜里的万家灯火,我更喜欢农村地广人稀的炊烟袅袅。空闲时,回到农村老家,就是心灵最好的治愈地。
——可可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有的人甚至都没有20分钟的空闲。
——lion
每天中午休息时,我就去附近的社区公园散步,一下子就元气满满了。
——小土豆
作为一个在上海长大的土著,去过不少老城区,见证了它们通过增加绿地和植物重新焕发活力的过程,也成为了我的治愈之旅。
——点兵点将
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听着亲切的沪语,看着人群走过,就是一种治愈。
——苹果派
其实,“20分钟”可以在城市的任意地方,在里弄的某个角落,或是行道树下的阴凉,又或是会议室旁边的休息角。
——沙丘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3796号
备案/许可证号: 沪ICP备150119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