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汇龙潭
2025年01月15日

蛇年话蛇

阅读量:97 本文字数:1492

朱永其

 

岁月流增,属相序更。在不知不觉中已到送龙迎蛇的年头了。由于蛇与龙体形相似、属相序依,故乡的不少乡民称蛇为“小龙”,称蛇年为“小龙年”。

将龙蛇相提并论,捆在一起的,在许多古书、诗、词里是屡见不鲜的。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早秋赠裴十七仲堪》:“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另一首《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另一位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有诗《武侯庙古柏》云:“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此外,《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有“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之语,《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则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之说,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古人的心目中,蛇和龙一样受到人们的敬奉。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蛇大约有3000种,蛇在地球上分布极广,从加拿大北部的半冰冻苔原到赤道的潮湿丛林,再到世界上大部分的海洋,均有它们的身影。蛇在中国分布很广,约有150种。在我的故乡,我所见过的蛇有火赤链蛇、土灰蛇、青蛇、水蛇、白蛇、秤星蛇、四脚蛇等。其中,火赤链蛇、土灰蛇是毒蛇,人被它咬了如不及时救治会命丧黄泉;秤星蛇是因其蛇体像一杆布满了“秤星”的秤而得名,这种蛇很少在野外生存,也叫作“黑眉锦蛇”,乡人通常称其为“家蛇”;另外常见的四脚蛇,其实不是蛇,应属蜥蜴,但乡人常把它归于蛇的一种,并传说人如果在四月被它咬了,不但无药可救,它还要趴在杨树枝头上看着被咬之人出殡,着实令人又害怕又敬畏。

由于昔日人们缺乏科学知识,对蛇了解甚少,所以对其贬多褒少。负面的印象从成语和俗语中便可体现,例如牛鬼蛇神、蛇蝎心肠、蛇鼠一窝等。这对蛇很不公平,其实它全身都是宝——蛇肉具有强身健骨、舒筋活血、清热解暑等多种功效,还可泡酒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症;蛇油可用于烫伤、冻伤、湿疹等;蛇蜕能治疗各种顽固性皮肤病;蛇胆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广泛运用于临床或民间……不仅如此,蛇主要以吞食鼠类为生,是鼠类的天敌,对农业生产、对家庭生活都大有好处的。然而,过去因人们相关知识匮乏,捕蛇过度,使得蛇鼠数量失衡而出现鼠害泛滥、农业受灾。相关案例屡见报端,如:太湖流域曾因捕蛇过度造成蛇鼠失衡,使鼠数量剧增,大肆吞食庄稼,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每年粮食损失上百万斤,致使当地农民叫苦连天。

不仅如此,在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之一。在我国古代的一些浮雕作品中,女娲和伏羲是人面蛇身,《山海经》也多次提及许多人首蛇身或操蛇、践蛇、珥蛇的神灵神人,例如烛龙、延维、共工、黄帝等。就世界范围而言,也有不少地区将蛇视为生命、能量和精力的源泉。例如,古埃及神话中很多女神都是蛇身,非洲还有许多家庭养蛇护家。可见,蛇对人来说是神秘又让人敬畏的。

最让我觉得惊叹的是,坐落在我国辽宁省旅顺口区西北部的渤海水域中,有一座只有0.73平方公里的蛇岛。岛上生活着近2万条毒蛇,它们只有一个品种——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蛇岛蝮,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既冬眠又夏眠的蛇类,生存力极强,仅分布在辽宁省。这种情况是亿万年地质变迁、自然选择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蛇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候鸟迁徙过海前的重要驿站。而生活在岛上的蛇岛蝮以春秋迁徙经过此处的小型候鸟为食,大型猛禽又会捕食这些蛇岛蝮,形成了非常特殊的岛屿生态系统。蛇吃小鸟,猛禽吃蛇,千百年来的生死相搏,至今还在蛇岛上演。蛇、鸟互为天敌又互相依存,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奥妙!

随着我们对蛇的了解逐渐加深,希望未来我们能更加理性地对待它们,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让蛇与人类和谐共处,共同见证这个多彩世界的繁荣发展。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