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广角
2025年07月16日

搭平台、解难题,基层治理议出新风尚

阅读量:848 本文字数:1091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使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城市化转型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和矛盾。面对这一现实,在部分尚未建立红白理事会的行政村,道德评议会主动作为,借助“宅舍文化阵地”“客堂汇”等基层公共空间,依托议事品牌和实践项目,帮助村民解决急难愁盼,持续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引导群众破旧立新、移风易俗。

“垃圾脏物不乱抛,饲养宠物守条例……”在北管村村委会,村规民约张贴在显眼位置。不仅是村民,该村还将《村规民约》延伸到企业和商家,与他们分别签订《村规企约》和《村规店约》,引导企业和商户“履约”参与村级治理,约出乡村文明新风尚。

“不少村民来参与了几次义务劳动后就不见人影了,归根结底就是缺少正向激励。”去年底,在立新村的一次“立新人”村民议事会上,村民代表提出,想给经常参与社会服务的村民正向反馈的建议。在征询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意见后,立新村决定通过“积分制”明确村民群众的行为规范和参与乡村治理的具体任务,并赋值量化。目前,村民不仅可以利用积分兑换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还能享受理发、磨刀、特色中医等服务。2024年,立新村积分兑换率超过88%,小积分的“流通”让文明涌起“新活力”。

像这样把一张张“问题清单”变为一份份“满意答卷”的议事模式,在马陆镇还有不少成功实践。近年来,该镇立足城乡融合发展,各行政村着眼农村移风易俗建设,依托“宅舍文化”和“四季百景”项目,因地制宜打造11个村民议事品牌,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惠民活动,真正打通了服务村民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除了常设的议事品牌外,部分行政村虽尚未建立红白理事会,也因地制宜探索出具有草根特色的议事模式。徐行镇就将道德评议会“搬进”村民家中——依托“客堂汇”平台,设置议题、引导方向、评议是非,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客堂汇”作为徐行镇探索村组党建的重要载体,由最初的党员活动点,逐步发展为集民意收集、民俗倡导、民事商议于一体的乡村治理阵地,成为村民身边的“百事通”和“金点子”。在钱桥村“客堂汇”的一场议事会上,有村民反映,第二村民组健身场地长期存在机动车乱停放问题,不仅影响大家日常锻炼,也存在安全隐患。村委会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实地踏勘,并与村民代表围坐协商,最终决定从附近不锈钢厂借用一批废弃钢材,焊接成围挡安装在健身区周边。不到一周时间,围挡顺利建成,乱停车现象明显减少。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咱‘客堂汇’可真管用!”

目前,徐行镇已建成“客堂汇”示范点29个,通过村民议事、道德评议、公益活动等方式,将文明乡风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撰稿 秦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